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争夺远东及太平洋霸权问题上的一次大对抗,同时也是现代战争艺术和技术装备的一次大展示。俄国在战争中的惨败,不仅在政治上加深了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危机,而且在军事上,特别是在俄国海军力量方面也造成了深重和持久的影响。 一 海上战役的一系列失败,给予俄国海军以沉重的打击,同时极大地削弱了俄国海上扩张和争霸的实力,使俄国由二等海军强国降为四等海军国家。 沙皇俄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富于侵略扩张性的军事封建帝国,历代沙皇都梦想“建立一个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德里亚海到北冰洋的伟大的斯拉夫帝国”①。马克思在分析沙皇俄国对外政策时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的蚕食体系来说,陆地是足够的,而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是成为不可缺少的了”②,沙俄历代统治者正是把发展海军,夺取水域,称霸海上,做为实现其世界帝国梦想的重要步骤。从彼得一世(1696-1725年在位)统治时期开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俄国跻身海上强国之列。然而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腐朽性反映到它的军事制度上,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海军体制的落后性和腐朽性得到了充分暴露,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成为俄国海军由盛至衰的历史转折点。而日俄战争的失败则是继此之后的更沉重的打击,加速了俄国海军力量的衰落。如果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由二等海军强国降为三等海军强国的话,那么日俄战争的惨败则使俄国降至四等海军国家的地位。 首先从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消耗方面看,沙皇政府所投入的海军力量是空前的,然而其损失同样也是罕见的。战争消耗了俄国海军的主力,使其原有的海上扩张实力荡然无存。 战争中俄国共投入各种型号作战舰艇110余艘,其中战列舰19艘,驱逐舰35艘,巡洋舰(装甲巡洋舰、辅助巡洋舰、轻型巡洋舰)26艘,鱼雷艇、装甲炮艇、布雷艇约28艘,作战舰艇数目约占俄国海军(包括波罗的海、太平洋、黑海等舰队)现役作战舰艇总数(约为210余艘)的52%,作战舰艇吨位为35万吨, 约占俄国海军舰作战舰艇总吨位(约为60万吨)的60%。由以上数字可见沙皇政府几乎是倾其海军全部力量来打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从1904年2月8日旅顺口被偷袭到1905年5月28日对马海战甫息的1年零3个月中,俄日海军相继在旅顺口、济物浦和对马海峡等处海面交战。俄国海军共损失(包括被击沉、自沉、被俘及被中立国扣留)战列舰18艘、巡洋舰18艘,驱逐舰20艘,装甲炮艇4艘,鱼雷艇15艘,布雷艇2艘,补给船、勤务船、医疗船10余艘,共计70余艘,除此外俄国海军在战争中作战人员伤亡约为18000人。海战的失败导致俄国海军3大主力舰队中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正如美国著名海军史学家唐·米切尔所言:“从海军角度看,俄国的失败是一场灭顶之灾……俄国海军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从世界海军的第三位跌到第六位,被美国、德国和日本超过”③。俄国已根本失去在外海及内海水域与欧美列强抗衡和争霸的实力,而远东及太平洋的制海权则已全部让给了日本、德国。 其次,从国民经济角度看,战争削耗了俄国有限的财力。依俄国积贫积弱的实力,难以在短时期内重建两大主力舰队,恢复俄国昔日的海军实力。 沙皇政府在战争准备时期,所投入的资财是巨大的,1902年的海军经费是9800万卢布,1903年是7600万卢布,1904年为2300万卢布,共1亿9千7 百万用于造舰,装备火炮和通讯设备。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军队(陆海军)共消耗65亿5千8百80万卢布,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沙皇为满足前线需要,还向法、德等国借贷21.761亿卢布的巨额债务④。如此巨大的国库支出和军费消耗对于俄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长期落后,资本主义工业不甚发达的农业国来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经济是国力的基础,工业是军事的后盾,然而依靠俄国有限的财力欲图在短时期,即在一战前的9年内完成重建波罗的海和太平洋两大主力舰队的任务几近呓语。事实上,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俄国海军能投入战争的舰艇仅有8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105艘驱逐舰、25艘鱼雷艇和25艘潜艇等,而在远东太平洋海面上“仍游动着一支‘无声无息’的俄国海军舰队”(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采夫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