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二战后日本的皇室外交(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张茜红 参加讨论

二、战后日本皇室外交的作用和特点
    综上所述,日本皇室外交作为国家外交的一个补充,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了日美关系。战后,日本把加强日美关系作为其对外关系的“机轴”,皇室外交也从属于国家外交这一主旋律。在日本独立前,重点表现在积极贯彻美国的占领政策;在日本独立后,则表现在对日美安保体制的贡献,1960年明仁访美和1975年裕仁访美即是明证。其次,促成了天皇的元首化。由于天皇在战前和战后地位的显著变化和对“元首”一词含义理解的不同,日本政界学界对天皇是否是国家元首一直未有定论。但无论理论上如何解释,从战后皇室外交史看,“天皇对外是代表国家元首的”(27),即尽管战后宪法没有明确天皇的元首地位,但战后皇室外交的具体实践已使人们从思想上接受了天皇不但是国家的象征、国民整体的象征,而且是日本的国家元首这一概念。这为日后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天皇乃日本国元首做了准备。第三,实现了皇室对战争责任的总决算。战前,皇室与战争关系密切,裕仁天皇负有战争责任铁证如山。战后,由于美国的操纵,裕仁逃脱了东京审判。元首化外交时代,裕仁在许多公开和非公开的讲话中不但否定自身的战争责任,而且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这场战争的性质回答也模棱两可。这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国家的人民对裕仁、皇室乃至日本产生一种极端憎恶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每当他们想到二战、裕仁、皇室及至日本就怒火中烧。因此,裕仁生前虽历访欧美,实现了皇室与欧美关系的正常化,却未能踏上亚洲受害国的领土,尽管“他希望访问中国”(28)。新天皇明仁更有胆略,更能正视历史。他继位不久就出访东南亚三国和中国,并明确了那场不义战争的责任主体乃是日本,由此缓和了皇室和亚洲各国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日本皇室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有利于日本国家从二战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第四,在以上的基础上,皇室外交提高了日本及皇室的国际威望和影响。
    战后日本皇室外交的特点有四:第一,就出访主体而言,先是皇太子明仁及美智子妃鸣锣开道,提高皇室威望;后是裕仁天皇及良子皇后御驾亲征,炫耀国威。第二,就访问对象而言,是先欧美后亚洲。这一方面表现出战后日本外交的重心在加强日本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皇室与亚洲国家关系的紧张。如果我们把亚洲国家同日本政府和皇室的关系加以比较的话,更能发现皇室与亚洲各国关系的不协调。第三,皇室外交一般来说是礼仪性的,当事国双方一般也这样宣扬。但实际上皇太子及天皇的每次重大出访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第四,皇室的重大出访,一般都安排在九、十月份,日本签订投降书的9月2日不久。不知是皇室成员有意要领略一下异国的金秋美景,还是想借此加深一下自身的战争反省。
    注释:
    ①⑥⑦⑧⑩(11)(16)(18)(20)[日]牛岛秀彦著。金高、可尚译:《日本新天皇明仁》南京出版社1989年9月版,第204、204、205、207、210、210、216、219、219页。
    ②[日]《朝日新闻》1989年1月9日。
    ③⑨(27)王俊彦:《日本天皇与皇室内幕》,群众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5、238、201页。
    ④(14)(15)(17)(19)[日]后藤靖编《天皇制与民众》东京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52、254、258、257、258页。
    ⑤[日]《产经新闻》1989年1月7日。
    (12)(13)[日]吉田清次郎主编,上海外院译《战后日本同亚洲各国的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4、48页。
    (21)(22)(23)《参考消息》1991年9月25日。
    (24)《参考消息》1991年10月7日。
    (25)《人民日报》1992年10月24日。
    (26)(28)《光明日报》1992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