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的政治堡垒一个个地被摧毁,资产阶级逐步取得了政权。从16世纪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经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重商政策更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8世纪中叶,美国首先发生以大机器生产和广泛采用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工业革命如一股巨大浪潮迅速席卷了法国以及西欧其它国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不仅使工业资本主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推销商品、获得本国工业所需要的原料和粮食,他们依靠船坚炮利,向世界各个地区进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任何闭关的壁垒都在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失去了抵抗能力,到处门户洞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地区纷纷成为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投资牟利的乐园。美洲、非洲、亚洲、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等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从此,世界各民族、国家、地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关系日益加深,民族的狭隘性和局限性逐渐被打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掀起了第三次殖民浪潮,通过这次殖民扩张,世界最终被瓜分完毕。一直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的广大地区都被纳入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了。整个地球真正连为一体。在经济上,世界城乡分离最终完成。形成了以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城市和以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为主体的世界农村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依赖和相互交流这样一种国际分工体系、广大的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不仅是“世界城市”的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商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投资的场所。由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剥削、掠夺,在政治上实行了殖民统治,整个世界基本上被划分为两个民族: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被压迫民族在经济上争取平等,政治上获得独立的斗争是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环顾全球,世界已形成为一个“地球村落”。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已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紧密依存的整体,以经济为例;中东、北非诸国所生产的优质原油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国,这一地区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额的80%左右。⑤但那里所用的钻机、井架等各种设备大多由英国、联邦德国、美国等国厂商制造;许多专家、技术人员则聘自法国、荷兰、瑞士和日本;因劳动力甚缺,这一地区吸收了二三百万外籍工人,他们分别来自南朝鲜、菲律宾、新加坡及南美各国;这些外籍专家和工人吃、穿、用的商品则来自全世界的四面八方。⑥又如,著名的“R—1800”载重汽车, 其发动机是瑞典的产品,控制设备是由联邦德国生产的,弹簧与底盘产自美国,车身由意大利出品,最后集中在英国组装成整车,再销往世界各地。⑦各国在能源、原料、粮食、生产、设备、生活用品、劳务、资金、技术、运输等各方面的供求关系既受制于它国的经济波动,又反过来影响其它国家直至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如1974—1975年,阿拉伯产油国石油提价的冲击,波及全球的各个角落,欧美各国的消费物质平均上涨11.7%,日本高达22.9%;而经过蔓延与转嫁,发展中国家物价上涨更甚,拉丁美洲诸国更为严重,其中阿根廷则超过100%。连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通货膨胀。⑧由此可见,世界形成为一个整体后,世界各民族、国家、地区都在相互依赖,彼此制约中发展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各个民族都是这个有机整体的器官。”⑨任何民族、国家都不能孤立于世界发展的整体之外而孤立发展。 二 世界历史是人类历史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交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纵向发展,是指由生产力推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五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五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有的没有经历某一阶段,有的长期停顿于某一阶段。即使属于同一阶段,其发展形式又往往互有差异。但是,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的多样性,和世界历史的统一性并非互不相容。总的说来,人类历史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更迭发展的,是由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到直接生产者遭到不同形式的奴役和剥削的阶级社会,又由阶级社会到未来共产主义没有奴役和剥削的无阶级社会。尽管形式各异,先后不一,但这个纵向发展的总的过程却仍然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意义的。 所谓横向发展,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或各地区交换与交往的增长,闭塞与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与汇合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形成,推动历史从原始人类分散生活的各个点到最后联结为世界一体这一横向发展过程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新地区的开拓,与相邻地区的交换和交往必然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必然导致彼此之间闭塞状态的突破,相互联系的产生。这种彼此间闭塞状态被突破的过程也就是历史逐步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在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的作用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趋势;横向发展则是使历史逐步发展为世界历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纵向发展推动并制约着横向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⑩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人类,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不会有程度较深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与此相适应,人们就不能在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经济上的以及其它方面的交往。不能达到较高的物质生产水平,没有程度较深的和范围较广的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历史就只能是各个地区相互闭塞的历史,而非联系密切,结为一体的世界历史。这是历史在前资本主义时期诸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基本状态。尽管诸阶段的闭塞程度因物质生产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着差别。只有当生产方式日益完善、社会形态发展到较高阶段即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的发展才使愈来愈互相依存的社会分工、地区分工和民族分工成为必要,人们对社会的依赖也就愈来愈超越过去对自然的依赖。由此造成的密切而频繁的交往和交换,也就愈来愈超越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一旦物质生产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从野蛮到文明、从低级社会阶段向高级社会阶段的纵向发展,制约着它从部落到国家、从分散的各个地区到结为一体的世界的横向发展。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也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公元3世纪及稍后,中国北部的鲜卑、拓跋诸族及欧洲的日耳曼诸族,当它们有了铁器、知道农耕,开始进入阶级社会,从而具有一定的向外扩张的条件的时候,或者和平迁徙,或者暴力侵犯,向与它们邻近的先进的农耕地区扩展。这在它们的历史上,是适应纵向发展的横向发展。这个横向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民族之间的闭塞局面,而且也加速了它们向先进的封建社会形态的过渡。这就是说,横向发展促进了历史的纵向发展。在历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个时代西方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使世界各地区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而这种世界性的密切交往,又转过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资本势力对封建农业体系的瓦解以及后来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出现。如果一个地区缺少与其它地区的横向联系,其纵向发展必然停滞。美洲的玛雅文明,虽曾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且创造了文字,但在横渡大西洋的欧洲人到达美洲以前,和外界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玛雅文明之所以长期停滞,缺少与纵向发展相适应的横向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奔涌着一条世界化的洪流。世界各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发源于不同的地方,经过崎岖的道路,后浪推着前浪,一泻千里,呈现出波涛汹涌的奇观,而最后都汇入那浩瀚无际的海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人类历史也最终实现了从分散向整体的转变。因此,世界历史也就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生产和交往的横向发展中逐渐联系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