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当代意大利》 里程 参加讨论

3.人文主义者重视研究历史和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人文主义者在古代的希腊、罗马作品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世界,在那里崇尚人和自然,这与中世纪的崇尚神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人文主义者最早的活动是广泛搜寻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进行整理、翻译和研究。他们非常重视历史和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萨卢塔蒂说:“从神圣的文献中摘出属于历史的部分,余下的部分中,当然还有非常神圣和极其优美的东西。但是……有时也并不那么使人悦意。从长远来看,它们不会给你带来好处。”他还说,由于手稿的残缺和失真,使他在整理古代的著作时遇到了重重的困难。这就是那些抄写者的粗心大意和旁注及行间注释者造成的错误。还有那些自命不凡,并随时想纠正他们自己都还不懂的东西的读者们的情况。此外,还要加上那些涉及切身利益的文字被篡改的因素,比如在圣经上和在教皇的文件中,由于各种忧虑而有意被篡改了的文字。这样,各式各样的“野蛮人”就没有留下任何未经篡改过的伦理哲学、历史、甚至诗歌的原著。因此,就需要把一部作品中令人生疑的地方集中起来委托给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去处理,以恢复他们的本来面貌。人文主义者认为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就是通过对词句的推敲、辨明含义之精微,从被埋葬的世界中,从被时间夺走它们的一切光辉的陈迹中,重新复活前人的生动的思想。因此,人文主义者非常重视历史。布鲁托说,历史在道义上的崇高地位不在于对它作一般性的辩护,而在于它真实地、无情地、不受限制地反映了生活的面貌。它无需任何人召唤,便把人类的渣杂从人类的永恒生活中抛出去。“世界的审判者是历史,她是唯一的神圣的和不朽的法官。”人文主义者强调要向前人学习。布鲁尼说,要习惯于同不同时代的重要思想家进行对话,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同这些精灵进行对话,谦逊地倾听他们的思想,而不是割裂他们的思想,让人们的精神进入一个思想意识的社会,这些超越时间的人物组成一个“理想国”,我们的思想也就从这里吸取营养。他还说,应当按照过去的本来面目来理解过去,要用世俗的观点来理解现实,要用人的观点来解释人们的历史。人文主义者重视向古人学习,但并不迷信古人的著作。瓦拉说:“这些作品之所以神圣,并不在于它们永远关闭了人们前进的道路,而是打开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回到历史的真实中以后,亚里士多德已不再是“权威”,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成为了一位受自己所处时代限制的思想家。
    4.人文主义者重视文学、语言学和修辞学。佩脱拉克称文学为“心灵的文化”。他说,医生只不过是修理人体的“机械师”,而医治人的心灵却要靠哲学家和文学家。维尔杰里奥说:“有什么比阅读和写作更令人愉快呢?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的事情和同未来的人谈话,我们可以利用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时间”。人类的精神通过文学得以膨胀和扩散。在文学中可以聚积无限的财富。人们通过文学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文学在不断更新的对话中以高尚的方式教育人们如何在人的社会中生活。阿尔半索认为,一位不懂文学的国王如象一头戴着王冠的驴。博纳科尔西把文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诚实的学科”,它是人们之间进行相互沟通的一个最广阔而又坚实的纽带。希皮奥内有一句名言:“在公务之余,从事一点文学的消遣,在我无所作为的时候,我也就正在完成最伟大的工作。”人文主义者认为,文学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敲打人们的心扉,唤醒沉睡的精神,给人们指出通向智慧之路。皮科洛夫米尼在1444年写道:“文学在意大利繁荣起来,君主们去听朗诵诗歌并不感到耻辱,他们自己也在写诗。但是日尔曼人那里,君主们更关心的是马和狗,而不是诗人。因此他们也不懂艺术,他们死的时候也如象自己的牲口一样,不会留下什么令人回忆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非常重视语言学和修词学。瓦拉用“振动”来解释动词产生的由来,说明语言是一种纯粹的通讯工具,是人的活动。萨卢塔蒂认为,要透过语言的外壳,去发掘消失在习惯中的词汇的真实价值,深入探讨语言的精神内涵。因为语言和事物是不可分的,是与事物同时产生的。语法学是深入研究任何精神科学的前提。又说:“我们把修辞学归于爱神维纳斯管辖也不无道理,因为修辞学的任务就是要重新点燃人们心灵中的火焰”。波利齐亚诺认为,“有什么比通过你的语言去劝说你的同胞们去做有利于国家的事和改恶扬善、消灾避祸更有意义和更富于成效呢?”佩脱拉克说:人们所表达的语言,正是可以用来衡量产生这种语言的心灵的尺子。“言论并非是心灵的次要指标”。一个把自己的言论表达出来,置于别人的检验之前,也就接受了某种规则和显示了某种态度。“灵魂卑劣的人,语言不会崇高。”人们正是在交谈中,用语言来具体衡量心灵深处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心情是混乱的,那么我们的内心和语言就会必然发生冲突。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会有崇高修养,才会经常保持平静和安祥……,即使他不善长于辞令,也会表达出优美、明确和协调的语言。内在和外在、思想和言论,是不可分离地联结在一起的。”人文主义者非常崇拜西塞罗,推崇修辞学和雄辩术。斯佩罗尼说:演说家首先要找到真理,然后还要能够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来说服他的听众,要“善于在盛着良药的杯子边上涂上一层香甜的醇酒。”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