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张广翔 参加讨论

一、重工业的技术进步
    俄国重工业的技术变化,最显着的莫过于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冶金业、煤炭业和石油业。
    冶金业采用蒸汽动力是导致生产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它保证了生产的连续进行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恰恰是大机器工业的特点。19世纪末,俄国冶金业的蒸汽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蒸汽动力功率增长超过了活劳动的增长。冶金企业数1900年比1890年仅增加了19个,而蒸汽动力功率增长了489%; 工人数量增长了65%,而人均拥有的蒸汽动力功率却增长了262.1%,生铁产量增长了216.3%①。这些数字雄辩地证明黑色冶金业的革命性变化。冶金生产中除动力技术外,掌握热吹工艺和从木制燃料过渡到矿物燃料,是工业革命时期炼钢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成就。19世纪80年代,炼钢生产过渡到效益更高的热吹工艺,使高炉生产率提高25—30%②。1890年全俄214座高炉,热吹高炉占67.7%(145座),其中乌拉尔冶金业有热吹高炉62座③。过时的冷吹高炉尽管残存到20世纪初,但毕竟被逐渐挤出历史舞台。炼钢生产向热吹工艺的过渡基本完成。使用木制燃料为炼钢生产加热是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手工工场的特点,不利于炼钢生产推广矿物燃料。只是90年代初,南俄冶金基地形成,矿物燃料的威力才真正显示出来。1900年使用木制燃料和矿物燃料的高炉数分别增加了40座和48座,生铁产量却分别增加了198%和5923%④。效益相差如此悬殊,不能不使矿物燃料倍受青睐。
    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俄国冶金业仍主要沿袭古老的土法熟铁吹炼炉,即使用搅拌法生产锻接铁。这种方法在19世纪60年代就被英法等国所淘汰。因为这种方法完全凭借冶金工人的经验进行手工操作,用眼睛观察铁水变化和掌握出炉时间,劳动强度大,无法连续作业,且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昂贵。采用平炉炼钢法(即马丁炉,亦称马丁法)不仅使生铁转化,而且为废铁回炉展示了良好的前景。1885—1900年的15年间,俄国冶金业的平炉从70座增到215座,同期钢产量却从500万普特增到9300万普特,增长了17.6倍⑤。这一时期炼钢生产的所有技术进步都与掌握和消化平炉法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在引进平炉法方面有所创新,特别是利用石油燃料为熔钢炉加热是俄国消化平炉法的重大技术突破,世界各国竞相效仿。工程师尤·姆戈梁伊诺夫发明的铸钢法对俄国炼钢生产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
    技术革命使19世纪90年代俄国冶金业生产能力急剧提高,达到世界冶金业前所未有的水平。1890—1900年俄国生铁产量从5600万普特跃升到1.79亿普特,增长2.4倍;钢产量从2600万普特上升为1.35亿普特,增长4倍,比同期世界炼钢生产增长速度快3倍⑥。在这方面南俄冶金基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00 年南俄有冶金工人52900人,占全国冶金工人的16%,而黑色金属产量却占全国一半以上⑦。这里的工业产量增长远远超过了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南俄冶金企业机器动力平均功率高于乌拉尔老式冶金企业24倍,人均动力功率高于乌拉尔26倍⑧,充分显示出技术革命的巨大能量。
    冶金业投资激增是促进技术革命的强大动力。1885年全俄有55家冶金和金属加工股份公司,固定资本为9650万卢布。而15年后,股份公司达到330家, 固定资本增长到8.06亿卢布⑨。资金雄厚的冶金股份公司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19世纪80—9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进程与重工业部门以及新兴工业区的出现齐头并进。工业和运输业大规模采用蒸汽动力刺激了煤炭工业迅速发展。顿涅茨煤炭基地成为最大的新兴煤炭中心,1880—1900年煤炭产量增长了678.3%,占全俄煤炭产量的68%⑩。从90年代起,顿巴斯煤炭工业亦不甘示弱,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为国家主要煤炭工业基地。象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俄国煤炭工业机械化程度低,最繁重的井下采煤工作基本上靠手工劳动。例如,1885—1990年顿巴斯采煤工人增长了387%,人均蒸汽动力功率增长了140%,然而人均劳动生产定额仅增长了21.2%(11)。俄国煤炭工业的独特性在于:采煤业是“年轻”部门,只是从改革后才真正起步;采煤生产最为集中;80年代前采煤生产与冶金生产无任何联系,煤主要是供给铁路,直到90年代采煤生产同黑色冶金业才有密切联系。如顿涅茨煤炭基地成为炼铁焦炭的主要供应者(12)。
    19世纪最后几十年俄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工业革命的真正产物。俄国石油工业集中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1864年取消国有农的强制劳动,1874年取消长期束缚石油工业发展的包收捐税制度,是利用资本主义原则开发石油的最重要举措。从70年代起石油产量直线上升。80年代比70年代采油量年均增长13倍,达到1.02亿晋特;90年代比80年代采油量年均增长2.5倍,达到3.61亿晋特(13)。1890—1900年俄国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从38%上升到51%,而同期美国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从60%跌至43%(14)。俄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石油生产大国。技术改造的顺利进行是俄国石油生产迅猛发展的强大后盾。第一,迅速更新钻探和开采技术,使用大功率蒸汽抽水机,增加油井的注水能力。第二,1882年,采用炼油蒸馏器使炼油工作连续进行。第三,发明并使用油轮、油罐车厢,极大地便利石油及其制品的远距离运输,为其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第四,石油开采和加工广泛采用蒸汽动力。1878—1900年石油业蒸汽机数量增长了26倍,人均动力功率增长了9.5倍(15)。特别重要的是,当时石油喷射器(可将重油,即炼油生产的滤渣喷射成蒸汽锅炉所需的雾状)的发明和使用,使原来被大量烧掉或被抛向海里的重油成为国内市场的俏货,身价倍增。1894—1900年仅6年间,重油价格翻了两番(16),使石油业主获利甚丰。这种决定性因素在短期内使加工燃料重油成为石油加工业的基本目的。石油燃料使俄国重工业的发展如虎漆翼。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技术进步深刻地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成为俄国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