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魏特夫与印度史(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刘欣如 参加讨论

三、印度早期的君主国和共和国
    在恒河流域的早期国家中,有君主国也有共和国,治水活动在君主国和共和国都进行着,这一点是魏特夫注意到的。(26)从这个事实可以推论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治水活动不能决定早期国家的政治体制。但是魏特夫不情愿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有一番话解释这个事实:“在佛教发源地——印度的东北部,当时有几个共和国。在这些共和国中,统治者在经常举行的挤满人群的大会上讨论公共义务。但是商人并不包括在这些机构中……所有这些国家都是由武士种姓即刹帝利成员统治的。释迦认为他们的集会是一个古老的制度,而雅利安人的社会类型很可能在东北地区维持得比较长久些。这些地区对治水活动虽然很有利,但治水活动并没有如它在北印度平原比较干燥的西部那样重要。然而,灌溉农业和治水事业在东北部并非绝对没有,而且贵族政体的共和国显然在向着君主政体的权力形式发展。这种形式在释迦时代已经很普遍了。经过混乱和征服的过渡时期后,它在雅利安文化的整个心脏地区普遍地流行着。”(27)
    这段话的逻辑比较复杂。简化起来,有以下几个论点:1.在佛的时期有一些共和国,但这些共和国是武士当权,没有商人的事,意思是说它们也就不同于西方的共和国;2.这些共和国在印度东北地区,那里的雅利安社会类型,亦即与西方类似的社会类型更为长久,因此可以解释那里的社会为什么一开始就进入君主政体;3.东北地区治水活动不那么重要,所以共和国有可能存在。但这些共和国毕竟还是向君主国过渡了。这段话可能是魏特夫对印度历史的误解最集中的表现。有些误解出于他引用过时的,大多是19世纪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有些误解是出于他为了要把印度塞进东方专制主义模式而做出的推测。
    恒河平原的早期共和国,确实是刹帝利武士的共和国。这些刹帝利武士实际上是同属一个在本地区占统治地位的部落的成员。在带有浓厚氏族社会色彩的早期国家中,只有本族的成员有参政的权利,被统治的部落的成员和到这个地区来从事经商或生产活动的外人是没有份的。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希腊罗马的城邦中都存在过。正如希腊的城邦只能由公民议政一样,印度的早期共和国的统治集团不仅排斥商人,而且排斥一切非本部落的人,如奴隶、佣工等。第二点,印度东北地区正是所谓“雅利安人社会类型”最后达到的地区。来自中亚的印欧语部落是从西北进入印度的。他们先是在旁遮普地区定居。向恒河中下游的移民则是在铁工具较为广泛使用之后,这样才可能开发茂密的热带森林和沼泽。而这个地区原有的人口已有一套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最主要的反婆罗门正统派的异教都是在这个地区产生的。佛出生于释迦共和国,耆那教大师大雄出生于强大的跋耆共和国联盟。“雅利安社会类型”和这里的共和国传统可以说没有直接关系。魏特夫可能忘记了,在西北地区也有不少共和国。在佛的时期远在西北的甘蒲耆是个着名的共和国。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时,在旁遮普的一系列部落共和国面前却步。就是在孔雀王朝的帝国时期,旁遮普和拉贾斯坦地区的共和国也未消失,一直存在到公元4世纪笈多王朝时才灭亡。(28)这就到了魏特夫的第三个论点。既然西北地区治水比东北更为必要,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共和国反而比东北地区存在得更为长久呢?正如魏特夫所说,东北地区的共和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消失了。再进一步问, 东北地区的治水工程是否不那么重要?这个热带潮湿地区的开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一旦开发出来,这里的水田农业却又能供养比旱地农业更多的人口,因此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中心地区。由于降雨丰富,水利灌溉也许不那么重要,但是治水绝非小事。只要注意每年雨季有关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洪水的新闻报导,就能体会到这个地区治水的重要性。西北地区的农业对灌溉的依赖性很强,但是大型水利设施是在中古后期发展起来的,古代主要的灌溉设施是水井,不是需要由政府主持的大工程。因此,如果我们使用魏特夫的推理,可以反过来说,西北地区治水不那么重要,又有“雅利安人的社会类型”传统,因此共和体制更为长久。但是这样做无非是一种诡辩。对他这段话的分析只是证明,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因果关系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它们的事实基础是不存在的。
    对众多的有悠久历史的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本身是件很艰苦很冒险的工作。因为任何学者的学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想在各种社会中找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共同规律或者模式就更冒险了。以上对《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有关印度的三个方面的批评,只能以我对印度历史的了解为限。最终想说明的是,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简化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研究手段在发展,资料也越来越丰富,在进行比较史学研究时,为找出共同规律,必须进入社会历史的深层,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注释:
    ①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72页。
    ②康格勒校注:《{K5D901.JPG}底里耶的政事论》(Kangle, R. P. ed. The Kautiliya Arthashastra)孟买大学1965—72年,第2、6、1节。
    ③麦克林德尔:《麦加昔尼和阿利安所描述的古代印度》,(J.W.McClindle:Ancient India as Described by Megasthesnes and Arrian)伦敦,1877年,第86页。
    ④《印度铭文》(Epigraphia India)第8卷,第36—49页。
    ⑤康格勒校注:《憍底里耶的政事论》,第2、1、20—24节。
    ⑥塔班·拉。 ,依乔杜里、伊尔凡·哈比布主编:《剑桥印度经济史》(Tapan Raychandhuri、Irfan Habib ed.,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vol.I)剑桥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