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用整体史观审视中世纪(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与探索》 商友仁 参加讨论


    从11世纪开始,一场新的民族迁徙浪潮再次席卷亚欧大陆。它延续了近500年,突厥人从中亚、蒙古人从北亚向外扩张和迁徙。他们的铁蹄踏遍亚欧大陆的大部地区,只有西欧、南印度和日本幸免于难。
    这次游牧民族的迁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11—12世纪突厥人的迁徙拉开了序幕。突厥人起源于阿尔泰山,他们于6世纪中叶灭漠北的柔然和中亚的{K5D902.JPG}哒而兴起。隋时分裂,唐初被击败而西迁中亚并接受伊斯兰教。此后英勇善战的突厥人以雇佣军的身份进入阿拉伯帝国,其将领甚至逐步控制了巴格达的军政大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在首领托格卢尔·贝伊率领下攻占巴格达,自称苏丹。这支突厥人还进入小亚,赶走拜占庭军队。这个从中亚到小亚的塞尔柱帝国在苏丹马立克1092年死后便分裂瓦解。与此同时,另一支进入阿富汗的突厥人则多次南下印度,把伊斯兰教传入印度,12世纪末在德里建立苏丹国。②13—14世纪蒙古人的扩张:蒙古人在成吉思汗领导下于1206年完成统一建国任务,随之开始扩张。蒙古人凭借独特的军事优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帝国。从德国东部到朝鲜半岛,从北冰洋到印度洋,无数的国家和民族都屈服于蒙古骑兵的马蹄下。“蒙古征服是人类文明史上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征服。”(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第151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蒙古人的致命弱点是不善海战。1260年大致上是蒙古人扩张势头停止的开始。这一年蒙古军队在地中海东岸的阿音扎鲁特败给马木路克苏丹的军队。此后不久,征服印度的军队也败给德里苏丹的军队。征服越南、缅甸进展也不大。1274年、 1281年两次渡海征服日本都失败。在军事征服基础上建立的元帝国及四大汗国存在了一个世纪左右,到14世纪中期有的灭亡、有的分裂,只有金帐汗国延续到1480年。③14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突厥人再次扩张。这次扩张分为两大支,一支是中亚帖木儿的扩张。帖木儿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元帝国灭亡的第二年,他在西察合台夺取政权并向四周扩张,占西亚、印度和俄罗斯。帖木儿帝国在他死后不久,亡于乌兹别克人之手,但他的六世孙巴卑尔在16世纪初侵入印度,在那里重建蒙古帝国——莫卧儿帝国。(印地语将“蒙古”读成“莫卧儿”)另一支是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于14世纪崛起于小亚,经过两个世纪扩张,建成最后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它继承和发展了伊斯兰教国家的各种制度,是中世与近世之交亚欧大陆中部一个最强大的政治军事实体。
    突厥—蒙古人的扩张和迁徙给中世纪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①蒙古帝国是骤起骤衰,前后历时1个半世纪(1206—1368年)。 蒙古人的优势全在马上。一旦下马,他们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落后性便显露出来,他们不得不使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宗教、文化。元帝国尊崇儒家文化,伊儿汗国和中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金帐汗国统治下的俄罗斯人仍信东正教。蒙古人没有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独特的新文化。在军事优势丧失后,蒙古帝国便迅速解体,一部分蒙古人在当地被同化,一部分重新回到了蒙古草原。来自草原又回到草原,这是游牧民族迁徙史上一个独特的结果。②蒙古帝国的兴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实际上,中国中原王朝受北方游牧民族这一次南迁浪潮的困扰始于中唐。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唐朝衰亡后国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分裂。赵宋王朝只是名义上重建统一帝国,实际上少数民族的辽和夏与北宋长期对峙。继辽的衰亡是金的兴起。最后蒙古人南下建立大一统的元帝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迫使中国又一次面对长达500余年(从中唐到元末)的游牧民族南迁浪潮的考验。 从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又一次民族大融合,但从经济文化发展角度看,这是一次不幸的冲击:宋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被打断了。如果没有这次冲击,中国的政治经济面貌以及它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将大不一样。③突厥——蒙古人迁徙浪潮的中心地区是西亚。在500 余年的时间内来自东方和西方(十字军)的军事势力在这里鏖战,无疑严重地阻碍了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阿拔斯王朝初年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但是伊斯兰教文化神奇地经受了战乱的考验,外来者在这里都成了穆斯林。如果说,7—8世纪阿拉伯人的扩张把地中海变成了穆斯林湖,那么这次突厥—蒙古人的扩张则把印度洋变成了穆斯林潮。到16世纪伊斯兰教遍及中亚、西亚、印度、东南亚和大半个非洲,伊斯兰教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把东亚的儒家文化和西欧的基督教文化间隔开。④最后,西欧大概要算是这次民族迁徙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地处亚欧大陆西端的西欧几乎没有受到突厥—蒙古人迁徙的直接破坏。术赤的军队抵达德国东部,不久便退回;土耳其人16世纪上半叶到达多瑙河,未能再北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西欧赢得了500年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11 世纪西欧开始走出经济发展的谷底,农业起步,城市兴起。14—15世纪是西欧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方面,自然经济的僵硬模式在许多方面被冲破,多元经济格局形成;政治方面,西欧中世纪早期那些带有浓厚原始色彩的组织和制度经历了变革,王权加强,巩固的民族国家在形成中;文化方面,基督教神学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世俗文化稍稍兴起。这时的西欧,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体制的完备程度、文化科学的成就都还落后于东方。但问题不在于绝对水平的高低,而在于社会组织结构的类型。在西欧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结构中,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因素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落脚点。经过14—15世纪缓慢量变的历程,16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质的飞跃。对于西欧社会的发展来说,上述内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免受游牧民族再次迁徙浪潮冲击的有利国际环境,那么内因的优势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历史发展的进程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如果说2—7世纪的民族迁徙浪潮促成西方落后于东方局面的形成,那么11—15世纪的民族迁徙浪潮则给西方赶上、以至超过东方创造了一个天赐良机。近代以来出现的东西方历史大错位,其根由应追溯到11—15世纪的中世纪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