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红旗总旗主侯士维,家居距涡阳县30里的吴桥寺集侯老营。 侯士维的祖父分有400亩地,是大地主。父亲兄弟4人,每人分得100亩。侯士维时有100亩稍多一点。可见,侯士维家中地产颇丰,是当地有势力的大户。 从宗族情况看,侯士维侯氏宗族是当地的望姓大族,号称“九里十三侯”,计有侯老营、侯菜园、东侯楼、侯小桥、侯新楼、侯贽楼、侯瓦房、侯老楼、侯沟沿、小侯、侯集、侯碱场、北小侯等。 侯氏宗族内长门的势力最大,有侯士忠等兄弟3人,并未分家,共8倾地,是周围数一数二的大户。侯士忠还任县丞。侯士维所在的二门内部贫富悬殊较大,堂兄弟7人除了他本人土地较多外,其他人只有几十亩或几乎没有地,可知侯士维在本门的势力。 侯士维起事前坐过牢,其原因说法不一。一说侯老营地处两大盐区的分界线,私盐走私严重。官府专门在此派盐巡巡查并开设官盐店。官盐店卖盐短斤少两,又迫使民人无偿运盐,还赖民人偷盗,责令赔偿,不赔就扣留车牛(注:指运盐所用的牛拉四轮太平车。)。于是侯士维常带人去打盐巡,“有次把盐巡打死了,侯士维就被弄进牢里了”。一说侯士维在四米示(村名)输赌不还,打死了要帐的,因此被抓进了牢房。一说侯士维强奸了赵姓女,赵家的人要告他。正赶上有人来向他要赌帐,他一想,宁打人命官司,不打花官司,于是就在侯楼(村名)洼地把要帐的杀掉,进了毫州班房。一说侯士维入狱是长门侯士忠陷害他,以他杀死盐巡报了官。而对族人,侯士忠则说侯士维入狱是因为杀了要帐人(注:参见张珊:《捻军红旗总旗主侯士维历史调查记》(未刊库件),1958年7月。)。当地老人均说,其时在同时隶属二州一县的雉河集一带杀死人不算什么,只要按照盐巡和私盐贩互杀的惯例,在死人口中放上一把盐便无人过问。即使问也问不了,“从这县境走到那县境便捉不住了”。 从以上说法,可知侯士维代表族人利益以与国家相对抗;侯士维本人在当地势力之大;侯氏宗族在当地的实际权威凌驾于官府之上。 红旗旗主王万全(诨号“胡椒大王”,因他个子小、皮肤黑而得名),涡阳北25里的龙山集南大王庄人。他原先有四五十亩地,后来做买卖亏了本,在集市上混穷了,“到死家里都没有啥”。关于他所属的旗色,《涡阳县志》旗表中记载是黑旗,而他后人说他是“红旗大趟主”,是“红旗蓝边”,方略中也载他是“红旗捻首”(注:《平定捻匪方略》卷179《唐训方奏》。)。因此他属于红旗比较可靠(注:具体内容参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胡椒大王王万全历史调查记》(未刊)。) 小红旗旗主周小勇,涡阳北刘集西四周村人。周小勇家有30多亩地,三间宽住宅,起事前还卖掉一些地(注:参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未刊《燕文聪、周小勇调查记》。)。 红旗大趟主姚德光,临湖铺西南2里姚大庄人。 姚德光属大户人家,家有两三顷地。兄弟3人,他是老三。“其妻五十上下,非村妇者流,虽为贼,家规甚严”(注:柳堂:《蒙难追笔》,《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捻军》(1),第35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两个儿子,长子姚修(注:柳堂:《蒙难追笔》中亦载“大堂主之子姚修”,《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捻军》(1),第351页。),次子姚逢泰(注:参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未刊《姚德光历史调查记》(附老牛会情况)。)。 蓝旗 蓝旗总旗主韩老万(注:韩老万的真实姓名,有好几种说法。最为可信的是其后代祭祀祖先时用的名字“韩万峰”。韩老万诨号“狼子”,据调查实为“鼻囊子”。“韩老万的鼻子有点不通气,是个鼻囊鼻子”。“他的声音很大,在前庄讲话,后庄(约半里)人都能听到。一打喷嚏,就连续几个”。韩老万“声音宏亮而又鼻子不通气,那末,这个不通气的特征便更加突出了。无怪乎许多人都只知‘鼻囊鼻子’而不知道真实名字。”),距涡阳东南十一二里大韩庄(注:大韩庄是典型的皖北村落。它紧挨着一条大河沟。站在沟旁,看不到人烟,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往树林里走就会发现远处有座独木桥,过了桥再往深处走几步,才会看到一个大村庄。)人。 韩老万的父辈有不少地,在当地属于大地主。韩老万兄弟4人,分家时每份180亩,韩老万分得一份,与两个弟弟合在一起种地,共有五六顷地,雇有十来个长工。起事前,韩老万还常给村里人看病,在乡里有着很高的威望(注:参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未刊《韩老万历史调查记》,1958年8月。) 蓝旗旗主刘永敬(注:刘姓的班辈是怀、宗、永、天、云。刘饿狼属于“永”字辈。《涡阳县志》中载刘饿狼名刘永敬,应该说可信。因为《涡阳县志》的编纂者中有刘饿狼最重要的部下刘天福的儿子刘纶阁在内。《剿平捻匪方略》中也提到刘饿狼叫“刘汶敬”,这在“敬”字上是一致的。另据调查材料记载,其后代都认为他叫“刘永敬”。),诨号刘饿狼(注:关于刘饿狼外号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他好杀人,“三天不杀人就红了眼,所以叫饿狼”;二是饭量大,“能吃,一顿能吃二三十个馍,才叫饿狼”;三是贪财好色,“饿狼是坏人,抢人拿人的,见了女人就不行,所以才叫饿狼”。关于后两种说法是否属实,调查材料中能够证明的很少。但对于好杀人这一点,却能够找到大量佐证。比如,刘饿狼曾经几乎杀尽了军张村,只留下与刘家有亲戚关系的一个小孩;刘饿狼曾经杀死顺河集上徐老千一家,只剩下一个小孩;刘饿狼的心腹山猫,与他是同族,因“弄了几个女人,不愿干了”,饿狼就把他杀掉等。),家乡在顺河集(涡阳东40里)东南1里的刘破桥。顺河集不大,只有一条长约200米的东西街,南濒北肥河,距河约l里。北肥河河道狭窄,河身低浅而弯曲,不通航运。 刘饿狼家境贫寒,亦无兄弟姐妹。家中原本无地,起事后置有一两顷地。蓝旗红边旗主任柱,蒙城县北40里坛城西南约2里小任庄人。 任氏辈分的次序是“希、长、传、之、友、世、起”,任柱排在“传”字辈。他接受太平天国封号后,太平天国赐名为“任化邦”。同时赐名的,还有他的同族兄弟任兑,赐名“任维邦”。任柱的旗是“蓝旗红边”,“三角(形)旗、圆拐(角)子”,通称“葫芦头旗”(注:葫芦头旗,皖北方言,意指旗上光秃秃的,没有其它装饰。)。 任柱的父亲是捻军领袖任乾。任乾起事时只有二三十人,当时他年事已高,任柱很快接替了他,十八九岁就自己带兵了。任乾的土地很少,只有十几亩地,传到任柱手中,也还是十几亩。任乾只有任柱一子,所谓任柱“有许多兄弟”系清军将领为粉饰战功而虚报(注:如周世澄《淮军平捻记》卷7记载流黄镇一战“任柱之弟伪王宗任三厌亦受重伤”,《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捻军》(1),第182页。)。 任姓是一个大族。同族的人很多,仅住在小任庄附近的就有前任、后任、大任、小任4村,约有400户。“至于坛城以北的濉溪境内,姓任的更是多得无法统计。”(注:参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未刊《任柱历史调查记》,1958年8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