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中古时代,大约在500-1500年间, 在亚欧大陆和北非沿海地区兴起了许多大君主国,同时伴随着巨大宗教势力,磅礴于旧世界广大地区。东亚有以崇奉佛教为主的隋、唐、宋、元、明各朝统治下的中国;西亚北非有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东欧有信奉希腊正教的拜占廷帝国;西欧有皈依罗马公教的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瓦解后又形成了法、德、意三个君主国。此外,接受了罗马公教的英吉利王国出现在不列颠群岛上;13世纪以后一个辽阔的蒙古帝国横亘于亚欧大陆中部;14世纪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和东南欧,后来又扩及北非广大地区。所以中古时代一千多年的历史乃是封建君主国和各种宗教势力空前兴盛的历史时代。 为什么中古时代会出现如此众多的信奉各种宗教的封建君主国呢? 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第一,中古时代封建制度居于主导地位。封建经济是以农为本、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农本经济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的,彼此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农民在被划分的小块土地上不仅生产封建地主和自家生活所需要的农产品,而且也生产必需的手工业品。只有农家不能生产的少数必需品(如盐、铁)和社会上层所需的奢侈品才从交换中得到。城市兴起以后,城乡之间的分工和交换逐渐发展起来,简单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益趋兴盛,虽然自然经济的性质尚未完全改变,但是彼此联系有所加强,因而为大君主国的普遍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在封建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在封建国家的统一控制下,各种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宗教组织,都是为地主阶级利益服务的,帝王则是他们的政治代表。处于孤立分散状态的依附农民,虽然人数众多,处境相同,但被束缚在土地上,分别进行个体生产,互相隔绝,很少联系。由个体农民家庭组成的村落、县、省和国家,好象装有马铃薯的大大小小的袋子。这些无组织、无文化的广大农民虽然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相同,生产和生活条件相同,有着共同遭遇和共同利益,但是他们在法律上还没有成为自由人,没有形成代表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因而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自为的阶级,没有自己的政治代表。因而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好国王”、“好皇帝”的身上。所以君主政体是封建经济和政治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第三,中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有限,具有广泛存在和发展宗教信仰的客观条件。宗教是人创造的,什么社会的人创造什么宗教。中古封建社会,从事生产、创造财富的城乡劳动人民在社会上处于最底层,尽受王公贵族的剥削和压迫。这是一个本末颠倒的社会。因而中古时代的各种宗教正是现实社会在天国里的反映。教会宣传对来世的信仰和向往,实际上是维护现存封建制度的重要手段。封建社会的各种宗教是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中古时代一些封建国家里,君权与教权同时并存,二者的关系极其错综复杂。如何处理国家政府和教会的关系,甚至是影响这些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探讨中古时代世界各国君权与教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中古时代,所谓君主的权力和教会的权力实际上有两层含意。一是作为国家君主和教会首领个人的权力;二是君主所代表的国家机关和首领所代表的教会团体的组织的权力。无论个人权力,还是组织权力,都是指对人和物的拥有、控制、支配和处分的权力。这种权力有的来自于传统,有的来自于篡夺,有的来自于世袭,有的来自于协议,有人靠能力,有人靠关系。 在这里首先讨论君权,然后再讨论教权。 君主制显然不是中古时代才开始的。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过程中,处于军事民主制阶段的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往往在劫掠和征服战争中转变为新兴国家的国王。由原始社会的部落酋长,到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再到阶级对抗的文明社会的国王,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有多长,埃及和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已经完成了这一转变过程。人们认为,埃及大金字塔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即已建成,只有在君主掌握了统治臣民的巨大权力以后才有可能。希腊人城邦既有实行民主政体,也有实行君主政体的;罗马建国虽前期实行共和政体,但后期还是转向帝制,建立罗马帝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