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丁汝昌的籍贯和生平,丁荣准讲了两个重要情况:其一,丁汝昌的老家在庐江县丁家坎村,丁氏的祠堂也在那里,旧时凡遇上冬至和清明节,本村丁氏人家还要去丁家坎祭祖。其二,丁汝昌给人磨豆腐出身,也当过长工,放过鸭子。18岁跑出去当兵。那年他准备过60岁生日时庆寿,还未来得及过就自殉了。他活了60岁。 根据丁荣准所述,丁汝昌原籍是庐江县,在丁家坎村出生,但其故居为何在巢县汪郎中村,却说不清楚。至于说丁汝昌18岁当兵,他18岁时又是哪一年?说丁汝昌还未过60岁生日就自杀了,与汪章鉴所说相同,但一个说是60岁,一个说是59岁,哪个说法对呢?当时觉得,多日来的调查虽不够圆满,然却有不少收获,为不使此行半途而废,以至功亏一篑,应该去丁家坎村一趟。 寻找《丁氏宗谱》 丁家坎村属石嘴头乡,当时叫石头公社,在庐江县北三十多里,也有长途汽车可通。于是,先到石头公社住了一夜。第二天,打听到丁家坎大队在石头东南,相距大约三里地,步行20分钟可到。去丁家坎村是11月26日,是难忘的一天。因为这在村里是件大事,村民们听说来人调查丁汝昌,大都出来观看,儿童们更是围了一大群。大队干部老主任丁荣玉、书记左秀仓、副书记丁发本、民兵连长张光松等都出面接待,非常热情。据大队干部介绍,丁家坎共有一百六十多户,其中一百四十多户姓丁,又因该村地势较高,故名,现又称“丁坎”。 随后,大队干部找来五六位岁数较大的村民前来座谈。其中,72岁的丁发勤说:“丁姓的排辈是先、代、发、荣、昌,丁汝昌是‘先’字辈,汝昌是后来改的名。他无兄无弟,小时帮人放牛、打长工,也放过鸭子。他有个堂叔住在荒圩,就去投靠他。他是从堂叔那里去当兵的。”我不禁插了一句问话:“丁汝昌既是本村人,怎么把房宅盖在巢县?”老人回答说:“这是十年以后的事了。丁汝昌做官以后,因为姓犯地名,算命的说丁(钉)不在庐(炉),就搬到巢县去了。”76岁的丁代松说:“丁汝昌小时候孤苦一人,独自生活,本村没人收留他。后来给一人家放鸭子,雨天披蓑衣坐在塘边,因为太疲劳打起盹来,一翻身掉到塘里。村里人都笑话他懒,不成才。他有个叔在荒圩开豆腐铺,就去投奔。有一次,他把豆腐挑子弄翻了,他叔打他,又跑回本村,告诉人想出去当兵。过年祭祖,丁汝昌磕头时,公鸡叫了三声。旁边有一个小伙伴逗他说:‘你能当成兵,再连叫三声!’果然鸡又连叫三声。”我连忙追问:“丁汝昌当的是什么兵?”他的回答竟出乎我的意料:“他投的是太平军,不过后来又离开了。他有一身好马上功夫。” 听了老人们的谈话,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丁汝昌做官后,是为避讳地名而阖家搬到巢县汪郎中村,这就是他的故居和后裔都在巢县的缘故。第二,丁汝昌最初投的是太平军。这一发现很重要,可以使我们真正了解丁汝昌的出身,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弄清丁汝昌生平的线索。这时,我突然觉得,如果能找到一部丁氏家谱的话,许多问题可能就会全部迎刃而解了。但是,据大队干部说,村里原先倒是有好多部家谱,“扫四旧”时都烧了,现在一部也找不到了。 我带着惋惜的心情告别,又回到石头,在街旁等待过路的长途汽车,准备在天黑前赶回庐江县。当时是下午四点多钟,太阳已经偏西,突然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跑到跟前来,问:“是来调查丁汝昌的吧?”我做了肯定的表示,他说:“我知道哪里有家谱,在三大队,丁昌柏家里就有。”我看了一下天色,又觉得人生地不熟,不禁犹豫起来。他明白了我的心思,又说:“我送你去,稍等一下,我去借车。”过了片刻,他开了一辆中型载重汽车过来,让我坐进驾驶室右边的位子上。在路上,他对我说,他叫丁发展,是石头公社的农机管理员,家在丁坎大队,回家听说来人调查丁汝昌,还打听家谱的事,所以赶过来。又讲起丁昌柏保护家谱的经过:“‘扫四旧’时,他女儿是红卫兵,抱起家谱要投进火里烧,被他打了一巴掌,夺了过来,才保存到现在。” 我们到三大队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丁昌柏,四十多岁的年纪,十分热情,立即抱来了整套的家谱,并点亮了罩子煤油灯。一看,厚厚的十大册,木刻版,民国十一年刊印,题签为《丁氏宗谱》。我一页一页、一册一册地翻阅,直翻到第10册,眼睛为之一亮,真的有不少关于丁汝昌家世及生平的资料。赶紧掏出笔记本,一字一字地抄录着,直到晚上9点钟抄完。虽然有大半天没吃饭,腹中也没有饥饿的感觉。好客的主人事先并未提及,就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馄饨和荷包蛋,真是令人感动! 在回程的路上,由于天太黑,汽车开进泥塘里,怎么也出不来。丁发展人熟,到附近村里找来十几名社员,才把车推上路。回到石头时,已到半夜,镇上惟一的旅社也关了门。于是,他把我领进公社的一间宿舍,对我说:“这是我的床,今夜你就住在这里,我回村去住,反正不太远,只是明天早晨来不及送你了。”随后又去拿来热水瓶和脚盆,并嘱咐我早点休息。我望着这位热情周到的年轻人,真不知怎么感谢才好。躺下来后,想到多亏丁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意外收获,仍然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入睡。 疑问有了答案 这次南下调查,总算取得了比较圆满的结果。根据所搜集到的口碑资料,再结合《丁氏家谱》及其他文献记载,也就不难将丁汝昌的出身和早年经历理出一条线索来,并且可以对诸多疑问一一作出明确的回答了。例如: 关于生年口碑说丁汝昌当兵,应该在太平军攻占庐江时。光绪《庐江县志》卷5《兵事》载咸丰三年十二月事:“是月,知县徐肱往乡募勇,并征练御敌,贼寻至金牛,有奸人某通贼,往献贡,允为内应,贼乘虚袭之。庚寅,城陷”。庚寅为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这年丁汝昌为18虚岁,则其生年当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这一推算正与《丁氏宗谱》所记相符: 丁先达,赏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西林巴鲁图,正一品,封典北洋海军提督。讳汝昌,字禹廷,生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十月初十日巳时。 弄清楚丁汝昌的生年和生日,便知道他死时不仅已过了59岁生日,而且还过了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的春节。按中国的传统习惯,就是60岁了,所以池仲祐《丁军门禹廷事略》说他“死时年六十”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