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乎是奇特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历史:19世纪30—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完成,资本主义刚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基础——机器和大工业,正处在“青年时期”,然而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却普遍兴起,马克思主义作为这种运动的理论表现,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私人垄断出现,资本主义开始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而工人运动却处于低潮,形成了19世纪最后30年的和平发展。本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际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复又兴起,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此相反,本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进到了最高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但是,与先前相比,却又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工人革命处于低潮。 对于上述表现看来是奇特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历史,只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特殊性出发才能求得解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先前的一切生产方式有一个突出的不同点,就是它开辟了一个变革节奏异常迅速的时代。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市场竞争和技术的进步,迫使所有的企业必须不断地改革,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破产倒闭。“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重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不安定和变动,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4页) 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要求生产方式和一切社会关系不断变革,加快了改革的节奏,并且,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和改革。可是,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又往往成为全社会范围进行调节和改革的限制,因而常常显现出无法生存下去的迹象。可是既要生存下去,它就得不断地克服这种限制,而这种限制总是克服了又产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表现为兴衰起落交替出现的曲折进程,与此相应,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也表现为高潮低潮交替出现的曲折历史。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欧资本主义就经历了从萌芽到原始积累,从协作到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讲:“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伴随着中世纪封建农奴的解放而发生的,因此,资本主义在它的萌芽时期是受到劳动者欢迎的。 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变革过程。后来由于生产的加速发展,加上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市场需求骤然扩大,先前那样缓慢的变革已不能满足资本发展的要求,暴力掠夺的时代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便从16世纪开始了。 资本原始积累既是暴力的,又是对广大小生产的剥夺,因此,遭到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反抗。正是这个时代,产生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就是这个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稍后,德国的托马斯·闵采尔和意大利的托马佐·康帕内拉也是这个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6—18世纪中叶,西欧社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技术基础是手工工具,在这种技术基础下,生产规模狭小分散,谈不上对生产的全社会性调节和改革。但是,由于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也是有限的,因此,并不会导致全社会性的产品过剩和危机。 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阶段过渡。到19世纪中期,大机器工业在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已占统治地位。大工业发展,一方面使生产社会化了;另一方面,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还主要地表现为单个资本家的私人生产和私人资本的集中和积聚。也就是“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以及和它相伴随的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2页)这就是垄断前的资本主义,即通常所说的自由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一方面摆脱了先前的行会手工业束缚,另一方面,大工业基础上的垄断又没有形成,整个社会生产在不受垄断控制的“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环境下发展着。在这种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任何一个私人资本都不能控制全社会的生产,也不能垄断市场,它只有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于是,技术的改进和井井有条的组织管理,就成了每一个企业的唯一可行的和必不可少的竞争手段。每一个资本家,只有使生产工具,使生产的组织管理不断优化和革命化,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但是,这些变革,包括生产方式的改进,对生产的组织管理以及雇佣劳动与资本的一系列关系,都是通过每一个别企业的内部关系表现出来。有计划有组织的调节和改革只表现在每一个别企业内部,而每一行业的生产和全社会经济则陷入一种无政府盲目状态,受自发的规律支配。 每一个别企业的不断改革意味着生产的迅速发展,而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盲目状态则意味着经济失调。正是这种改革的局限性,致使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危机连绵不断,社会矛盾百出。19世纪初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圣西门批判过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傅立叶更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过剩引起的危机”。这种表现为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既是经济内部的不平衡,也是工人阶级消费水平的低下,无力购买商品,与这种经济危机相伴随便是工厂倒闭。广大工人失业贫困,工人阶级的起义和革命烽火四起。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个时期适应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而产生的革命理论。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理论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人运动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物,经济危机则与自由主义时代改革的局限性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