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国际环境对瑞典推行阶级妥协、阶级合作政策极为有利。表现在:一、二战后,欧洲各国社会党(包括工党、社民党)在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成为欧洲最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在西欧的24个国家中,除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梵蒂冈4个小国外,其余20国共有27个社会党。1986年西欧有12 个国家的社会党是执政党,其中单独执政的有4个党(包括瑞典社民党); 在联合政府中居主导地位的有3个党;参政的有5个党。其余8个国家中,社会党均是最大的反对党。在欧洲议会中,社会党党团是最大的党团。作为社会党国际成员的瑞典社民党,能长期执政和推行其政治、经济主张,与社会党在欧洲政坛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有紧密关系。二、二战后,欧洲工运从整体来看,未出现过政治斗争高潮。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主要循着工会→社会党、共产党→议会→政府的社会福利和劳工政策这样的路线,以合法的手段,进行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斗争。这与50—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联系。这段时期因经济的发展不仅使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更加完善,而且工人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倾向于合法的、议会的、经济的斗争。这便使得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一般难以出现以政治内容为主的暴力的斗争高潮。瑞典作为欧洲国家,其工人运动自然概莫能外。三、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普遍改换了剥削手段,在工人的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所有权等方面,均作了程度不等的让步,给工人以一定实惠和权利,以换取工人放弃暴力斗争和无限制的罢工,促进劳资间的集体谈判,缓和阶级矛盾。这对瑞典垄断资本不无影响,且由于瑞典国内特定的劳资协调而在这方面更加典型。瑞典尽管在外交上奉行中立政策,但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着紧密联系。故战后欧洲的大气候直接影响着瑞典,成为瑞典制订和推行国内政策的外部促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