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意大利文艺复兴(2)
二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中形成一种风尚,驱使着人们对知识执著追求。资本主义萌芽之后,意大利社会的整体性文化水准急需提高。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已经过时,人文主义者作为当时先进的文化代表者,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性和所代表的阶级的责任感,首先意识到社会的新要求和知识的价值。无论是脚跨两个时代的但丁,还是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彼得拉克,都是将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和研究与中世纪文化相对立的古典文化,择其精髓和所需,结合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思考,创作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作品,讴歌人性、人的尊严、人的高贵和人的自由。古典文化通过投影于现实而获得新生。但丁是文艺复兴中第一位肯定“人类是自由的”,“人类一旦获得充分自由,就能处于最佳状态。”(13)他还肯定智力是人发展的潜能,也是发展的动力。“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分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14)。人类有能力在一切学科和艺术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但丁对人的智能的论述,目的在于说明“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15)。以此否定教皇权高于君权的理论。但丁通过理论思考,在肯定人的尊严、人的高贵的同时,得出了与封建等级关系划分的不同标准,以人的智能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在《神曲》中,将古代哲人名士摆在很高的地位,同样体现了这一思想。 但丁对人的智能的肯定,就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自我的肯定。他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引经论典和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阐明了“尘世的君主统治权直接由上帝赐予而非来自罗马教皇”这一当时最为敏感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雄辩的论证说明了知识的确给他以力量,只有丰富的知识、驾驭理论的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才敢于提出这一论题,才敢于对不可一世的罗马教会提出挑战。“真理从它不可动摇的宝座上召唤我,要我象所罗门王进入格言之林那样,目光凝视真理而蔑视那些亵渎真理的诽谤者,先哲亚里士多德——道德的宣扬也鼓励我们,……我进入了竞技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那邪恶的说谎者扔出界外。我有何畏惧?”(16)人文主义者首先树立了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形象。 任何先进的思想只有得到社会广泛的理解、接受才具有生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从14世纪初期的史学家维兰尼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备受人文学者崇信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已在社会上流行,追求知识成为一种时尚。首先体现在人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当时佛罗伦萨人口约有90000人,而在校读书约有10000~12000人,按1380年该城进行的人口普查,每个家庭平均为4.2人(17)。以此计算全城约2万多户,几乎两户就有一个在校学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几乎所有的佛罗伦萨人都识字”(18)。意大利被认为是教育最普及的国家(19)。而已处于工业革命后期的1820年的英国,14~15个居民中平均只有一人上学,修业年限不超过半年到两年(20)。英国17~19世纪每户人数平均大致维持在4.7人的水平上(21)。相比之下,说明当时佛罗伦萨人的入学率是很高的,处于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 其次从教育内容上看,已是逐渐排斥中世纪原来的教学内容。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教育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功能便产生了作用,出现大量的学生学习算术,数学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普遍。教学内容突出世俗性和实用性。最明显的是古典著作的教学份量不断加强和教学内容、方法呈现出多样性。家庭教师和世俗学校的教育大都如此。14世纪最后10年,教育家弗吉里奥全面地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主张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通才教育”(all-round education),认为这种教育是“唤起、训练和发展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最高才能的教育。”他对过去的“七艺”作了很大修改,基本科目是历史、伦理学和雄辩术(这些是古典时代教育家所重视的科目),并强调自然知识是“有益于青年的一门学科”(22)。 被称为第一个新式教师的维多利诺从1423~1446年在曼都亚任教期间,坚持“通才教育”,将学生学习古希腊罗马著作视为智力教育的基础,除开设拉丁文、希腊文课程外,还讲授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人的著作。另一位教育家盖利诺于1429~1460年在费拉拉任教,主要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并首先开设体育课(23)。15世纪30年代,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写的论家庭的文章中谈到有关教育时,课程设置的内容完全是西赛罗、李维、萨努斯特这些古典作家的著作,而没有提到圣经和任何基督教作家的书(24)。教育界对古典著作和实用学科的重视,反映了人们的社会观念的变化,要求和追求的是入世和高雅的古典文化和社会现实生活所需的知识。 再次是执政者办学的积极性很高,重视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富裕市民甚至王公贵族竞相笼络有名的学者。曼都亚侯爵请维多里诺为教师受到拒绝后,增加了报酬,在学校里下大本钱,以优厚条件吸引了这位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氏终于在该校大显身手。佛罗伦萨的执政者科西莫,大量增加佛罗伦萨大学的经费,想方设法聘请著名的学者等等(25)。执政者尊师重教的行动,合着时代的节拍,他们的努力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权威的感召力,使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更具影响。 三 人文学者和多才多艺的人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着较高的荣誉和较优越的待遇。他们在宽松的艺术环境中,较充分地发挥聪明和才智,促进文艺复兴的发展,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造就了一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文艺复兴的发展互为因果。 人的价值必须通过社会的承认而体现出来,对人的知识、才能的承认是确认人的存在价值的深层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文化主要是靠脑力劳动者总结和创造出来的。只有对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给予重视信任,解决其实际问题,才能促使文化的繁荣。古希腊繁荣时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无不如此。意大利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主要表现在荣誉上的肯定和经济上的优待。14世纪30、40年代,意大利人对著名学者和艺术家的崇拜已赶上和超过了对“英雄圣贤”的崇拜。1334年乔托回到佛罗伦萨时,受到全城的隆重欢迎,被授予“大师”称号(26)。14、15世纪佛罗伦萨市议会不只一次专门讨论为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人进行重新安葬,举行隆重葬礼事宜(27)。 与此相联系的是,自但丁之后,给诗人加冕越来越经常化。彼得拉克发表名作后,巴黎大学、罗马市政府和安茹朝国王都争着为他加冕(28)。许多教皇也以为文人学士加冕为荣。王公贵族和教皇等与文人学者交好,通常被视为只是慕名,附会风雅,或笼络人心。不可否认,确是如此。但如果仅限于这一理解,恐怕失之偏颇。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人文主义者难道就不需要别人(尤其是执政者和权贵者)给予支持和宣传吗?回答是肯定的。在通讯传播媒介落后的时代,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受到官方的行政权威的左右。羽毛未丰的人文学者,只能在凭借自身努力的过程中,依靠执政者的权威扩大影响,树立威望。社会的要求便通过人文主义者和执政者各自的需要而找到了结合,并以荣誉的形式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