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与叶卡特林娜二世之比较(3)
18世纪后半期,沙皇俄国的扩张野心随着它的军事、经济实力的增长而急剧膨胀。叶卡特林娜二世忠实地继承了彼得一世的遗志,利用当时欧洲革命动荡和沙俄邻国衰落分裂的有利时机,疯狂地推行以欧州为重点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使整个欧洲都遭到战争的威胁。 在叶卡特林娜的对外政策中,两次俄土战争和三次瓜分波兰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黑海和黑海北岸的辽阔土地,俄国历代沙皇垂涎已久,但均未得逞。为实现先辈们的迷梦,叶氏于1768年发动了第一次俄土战争。1774年获胜的俄军与土耳其签订了库楚克一凯纳吉和约。俄国夺得亚速海沿岸地区,并获得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通航权,克里木汗国宣布脱离土耳其而独立实际上却由俄国控制。1787-1791年的第二次俄土战争,俄军又取得胜利,双方签订《雅西和约》,俄国边界从第聂伯河推进到德涅斯特河。波兰是一个东欧大国,地处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俄国一直把它当作首批猎获对象,“彼得大帝有步骤地毁坏了波兰,他的继承者只要伸手去拿就行了。”(33)1772年叶卡特林娜纠集普鲁士和奥地利入侵波兰。当时,波兰由于内部纷争,国弱而民穷,面对强敌,毫无反抗力量。8月5日,三国达成第一次瓜分波兰的协定。普鲁士和奥地利“由于掠夺波兰而把自己完全置于俄国沙皇政府的控制之下。”(34)1792年,叶氏一方面唆使波兰反动贵族武装叛乱,一方面出兵10万,攻占波兰首都,进犯波兰全境。次年1月23日,俄普达成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785年叶氏在镇压波兰境内的民族起义后,分别同普、奥两国于10月24日又签订了第三次瓜分协定。波兰灭亡。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有800多年历史的波兰国家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在三次瓜分波兰中,俄国抢占的土地最多,达46.32万平方公里,占原波兰领土的62%,包括立陶宛、白俄罗斯和大部分乌克兰地区,从而把自己的西部边界第聂伯河推进到涅曼河和布格河一线。 叶卡特林娜在欧洲疯狂扩张的同时,还加紧推行侵略亚洲的计划。她通过修筑军事碉堡线逐步蚕食高加索;侵入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18世纪80年代,沙俄最后占领了西伯利亚北部。沙俄还从亚洲的东北部越过太平洋,侵入美洲大陆,占领了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块俄国的殖民地,甚至企图在夏威夷取得一个立足点。 叶卡特林娜的扩张欲望是无止境的,至晚年还由情夫普拉顿·祖波夫制订了一个扩张的蓝图,妄图建立一个包括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6个都城在内的俄罗斯帝国,并要入侵波斯、中国和印度。 由上可知,彼得一世和叶卡特林娜二世的共同之处确实不少。所以,“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彼得和叶卡特林娜的名字是永远联结在一起的”。 注释: ①伊格拉契伐:《苏联历史基础读本》,中外出版社1951年版。第51页。 ②⑤(33)(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2、25、21、26页。 ③诺索夫:《苏联简史》第1卷上册,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221页。 ④刘明翰等:《世界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⑥(23)孙成术等:《俄国通史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3、393-394页。 ⑦《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 ⑧(35)《克留切夫斯基文集》第5卷,莫斯科1958年版,第40、335页。 ⑨苏《历史问题》1956年第11期,第35页。 ⑩(21)(22)吴春秋:《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78、97、98页。 (11)(16)(17)(18)(19)(20)(29)(31)(32)卡·瓦利舍夫斯基:《俄国女皇-叶卡特林娜二世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378、369-370、363、366、364、365、227、324、326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