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道路及其根源(2)
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三步是1848~1849年革命 说德国人民缺乏革命精神是不符合实际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比法国革命晚半个多世纪,但它是在资本主义更加成熟的条件下爆发的。在1848~1849年革命中,德国各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革命纲领,使革命按不同的道路发展。德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有共产主义同盟作为领导者。1848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提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纲领。《要求》第一条提出:“全德宣布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要求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措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走革命的道路,推翻各邦封建统治者的政权,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但是当时德国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者同盟还不够成熟,还无力实现自己的革命纲领。 德国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同样是一支革命力量,他们希图发动武装起义,推翻各邦的封建统治,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早在1848年革命爆发前,1847年9月12日小资产阶级激进派在奥芬堡召开代表大会,制定奥芬堡纲领。奥芬堡纲领提出实行政治平等,建立代议制政府,实行累进所得税和陪审制,取消特权,消灭劳资争执,允许宗教自由,军队忠于宪法,征召民兵代替常备军。在整个1848~1849年革命中,以司徒卢威和黑克尔为首的南德小资产阶级激进派为建立联邦共和国共发动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次是1848年4月14~27日。他们在斯图加赫宣布解散湖边地区政府,成立康茨坦茨共和国。第二次是1848年9月22日开始。他们在来拉赫宣告成立德意志共和国,并成立了临时政府。他们的口号是:“社会共和国,一切人的幸福、教育和自由”。两次巴登起义都相继遭到镇压。第三次是在1849年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中发生巴登~普法尔茨起义,成立了以民主派布伦坦诺为首的政府。最后被普鲁士军队镇压下去。因此在1848~1849年革命中建立联邦共和国的道路也没有走通。 1848~1849年德国革命走什么道路关键在资产阶级自由派。19世纪40年代,德国出现资产阶级自由派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统一和自由”运动。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以东普鲁士长官泰奥多尔·冯·雪恩为代表的容克地主开明派,他们是19世纪初改革派的继承人;二是莱茵地区的资产者达维德·汉泽曼、鲁道夫·康普浩森、古斯塔夫·梅维森皆是。三是南德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由派是资本主义化的容克和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但是,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已不具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那种革命性了。1846年11月在杜拉赫,1847年10月在赫朋海姆召开两次资产阶级自由派代表大会。他们反对奥芬堡纲领,主张在普鲁士王朝领导下实现德国的统一和自由事业。因此在1848年革命中他们走一条合法的立宪道路。1848年三月革命开始后,在德意志各邦都组成了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府。这些政府立刻同封建势力妥协了。 第一,在德意志各邦,皇帝、国王、大公、公爵、侯爵这些封建统治者都保留下来。普鲁士的康普浩森-汉泽曼内阁在4月2日召开的联合议会上,通过致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致敬信,表示完全赞同威廉四世采取的措施。在普鲁士,旧的官僚制度丝毫未动,文官武将一个没撤,被赶走的军官又请了回来。 第二,他们把矛头指向人民的革命运动。他们残酷地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运动,巴登的两次起义,波森的波兰人的独立斗争,以及普鲁士境内的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 第三,资产阶级自由派同封建势力妥协,但不等于说他们不争夺改造国家领导权,他们力图按照他们的纲领改造德意志,由他们制定宪法,走合法的立宪道路。1848年5月22日,普鲁士国民议会召开了。康普浩森-汉泽曼内阁向议会提出一个宪法草案。这份宪法草案是根据1830年法国宪章和1831年比利时宪法作为蓝本制定的,宣布普鲁士为君主立宪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议会由两院组成,上院议员由王子、国王任命的人、选出的代表组成;下院议员根据4月8日通过的选举法,按三级选举制选出。实施这部宪法,意味着资产阶级自由派将代替封建贵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但是随着他们镇压柏林6月人民冲击军械库事件,他们制定的宪法草案和内阁本身都被赶下台了。 德国资产阶级自由派这种两面性也体现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里。1848年5月18日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召开的全德国民议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宪法,组成全德政府,完成国家统一任务。在全德国民议会里起领导作用的是资产阶级自由派,尤其那个卡西诺党。他们要求统一和宪法,但反对革命。他们力图按照他们的纲领改造德国,保证他们对国家的领导权。第一,他们选举一位皇族、政治上比较开明的奥地利的约翰大公为帝国执政。第二,组成了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府,第一任政府首脑是大德意志派什麦尔林,后来由小德意志派加格恩继任。第三,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了封建依附关系和国内关卡。第四,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了《德意志人民基本权利》这个重要的文件,它规定了德国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第五,1849年3月28日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选举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皇帝,派代表团把宪法和皇冠献给普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一方面表现资产阶级自由派力图同王权妥协,另方面也表明他们力图保持对国家的领导权,因为宪法是他们制定的,皇冠是他们献给普王的。普鲁士国王明确地宣布拒绝宪法和皇冠,因为它带有“革命的嗅味”。1848~1849年资产阶级自由派改造德国这条道路也失败了。 1848~1849年德国革命的条条道路都没有行通,但历史已不可逆转了。改造德国任务的领导权却落在普鲁士国王弗·威廉四世的手上。1849年5月15日,威廉四世发表《致我国人民》,谈他拒绝皇冠的理由。他说:“因为没有德意志各邦政府的同意,这个团体无权授予他们提供给本人的皇冠。”“何况他们提出的条件是,我要接受一部与德意志各邦的权力和安全不相容的宪法。”但他又申明:他“绝不放弃统一德意志的希望,”“只有愚蠢和欺骗才敢于说我放弃了统一德国的事业。”他说:“我的政府已同较重要的德意志各邦政府从事法兰克福议会开始的制定宪法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