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政策比较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孙福生 参加讨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已被瓜分完毕,后起的美国只能仗武力击败西班牙,把菲律宾据为己有。这种占领不仅具有重新分割殖民地的性质,也表现了建立势力范围的新殖民主义内容。
    统治方式 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基本方式有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选用何种方式完全依据何者更有利于殖民统治。一般情况下,商业扩张的殖民时期,西方国家大多采取间接统治方式,在领土扩张或工业资本发展,殖民地成为宗主国的商品市场时期,西方宗主国可能选择直接统治。现以荷兰和英国在印尼和缅甸的殖民统治为例。荷兰最初对印尼的兴趣在于摩鹿加群岛的香料,后来又将蔗糖和咖啡的种植引进到爪哇,其关心的是如何以最低的代价取得印尼的热带作物产品。而从16至18世纪,甚至19世纪,荷兰本身并没有什么工业品榀以与印尼热带产品在市场贸易基础上进行交换,因此,荷兰此时必须主要依靠贡税而不是贸易来取得印尼热带产品。利用当地原有统治机构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是最为廉价和方便的途径。
    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尼时期,将印尼分为公司直辖地、非直辖地(藩属土邦)和堡垒式殖民据点三种类型。在公司直辖地,原有的封建王公贵族被委任为殖民机构的官员,他们原来在农村公社的土地和封建权力一律保留,其义务是无条件向公司缴纳产品、提供兵源及修筑道路,报酬也直接与上交产品的数量相联系。土著官员(包括村社头人)必须服从荷籍长官(驻扎官)的指挥。这样,“传统的爪哇贵族统治从此就与殖民剥削联系在一起了”。④藩属土邦在名义上是独立的,公司派出驻扎官监督执行其与公司所签订的条约(包括提供产品和公司的贸易垄断权等)。堡垒式殖民据点则类似租界,公司对其地派武装人员和驻扎官,当地王公贵族保证公司的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垮台后,荷兰政府接管印尼,继续沿用间接统治模式。19世纪中期后,荷兰殖民者在印尼推行领土扩张,加强中央统治并削弱土邦,其统治方式似乎有向直接统治转变的趋势。但20世纪初,荷兰又在印尼推行所谓“伦理政策”,高唱要关心印尼人民的福利和权利。1918年建立了咨询机构“人民议会”(Volksraad)。1925年实行行政改革,在爪哇设省,在外岛设管辖区,又在省、管辖区内试点建立具有自治性质的市或州。但是,封建土邦仍旧存在,例如,在爪哇保留的四个土邦中,最大的日惹(Jogjakarta)和梭罗(Surakarta)就分别拥有150万和250万人口。在外岛,土邦拥有的领土超过外岛总面积一半以上。
    英国进入缅甸是在19世纪中期,当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其侵占缅甸出于三方面的目的:(1)夺取印度航线造船业必需的木材;(2)开辟缅甸英国制成品市场,并进而打入中国西南地区市场;(3)阻止其它列强在缅甸扩大经济和政治影响。第一位派往缅甸的英国使节赛姆斯(Symes)认为最后一个目的最为重要,⑤因为法国已发动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扩张活动,其扩张路线由东向西,对英国在亚洲的最重要基地--印度构成威胁。为此,英国也必须由东向西,这样既可保护印度,又可向前推进夺取尚未被欧洲列强侵占的东南亚领土。因此,1886年英国并吞整个缅甸后以实行直接统治为主。
    英国在缅甸推行直接统治的另一原因是,缅甸原来的各级统治者,包括国王、土司和大部头人在初期都不象印尼的土邦封建王公那样与外国入侵者采取合作的态度。第三次英缅战争后,上缅甸的土司头人不断发动起义。英国殖民者也不大可能一时找到可以依靠的社会势力。
    英国在缅甸的统治方式也不是单一的,他们将缅甸分为两个不同政治体制的区域,即缅族聚居区和缅甸少数民族聚居区。在缅族聚居区,英国人废除了缅甸原有的国王、土司和头人,推翻了国王、僧侣、头人、老百姓四级社会结构,取消了缅甸多年来实行的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土司头人制度,组建了以村为单位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虽然原来的头人被委任为村长,但他已成为领取津贴的殖民政府民政官员。为了取得津贴(金额占所征收的税额总数19%),昔日的头人必须履行低级警务、税收、司法官员的职能和各种杂差。原来适用缅甸社会的习惯法律也被英印法律所取代。而缅甸的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则被统称为掸邦区,下设34个邦。各邦皆具形式独立地位,英国委派行政专员进行监督,具体邦务仍由原土邦土司负责,英国对其实行间接统治。
    经济政策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策共同特点是掠夺热带产品和贸易垄断,但各国的实践方式略有不同。葡萄牙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贡税多于贸易,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是以暴力为基础,但表面上采取签订条约的形式,通过强迫供应,以低价征集热带原料。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强迫种植制最为典型。西班牙既采取具有浓厚封建性质的“份地制”掠夺当地人民土地资源,以国家税收方式榨取财富,同时又以“官帆贸易”、“皇家菲律宾公司”、烟酒专卖等国家垄断贸易方式谋取暴利。西班牙的国家垄断并非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他们奉行“殖民地乃王室财产”的理论,因此,所实行的国家垄断,实质上是王室垄断。一小撮王室人员以及与王室相勾结的殖民官员、大商人大发横财,而西班牙国库却入不敷出。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当时经济上最为发达的英国率先提倡自由贸易原则,旨在打破特许公司的垄断,为英国工业资本开辟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市场。在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压力下,工业相对落后的荷兰和西班牙被迫开放殖民地,例如荷兰1870年通过了“土地法”和“糖业法”,西班牙在这以前就开放了马尼拉港(1854年)等。
    上述情况说明,到19世纪中期后,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工业资本时期,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政策重点也由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放任主义政策演变为自由贸易政策。但也有例外。法国侵占印度支那后,初期也推行与英国一样的自由贸易政策,例如,1861年法国殖民者允许印支与外国相互贸易及外国商船可以在印度支那内河运输。⑥但强大的外国竞争使法国在印支的经济地位遭到威胁,于是,1892年,法国明确规定印支为法国的一部份,法国货物可以免税进入印支,外国货物则须缴纳与进入法国一样的税额,从而筑起一道关税壁垒。在金融业,法国国家资本印度支那银行控制了印支经济命脉。此外,法国印支殖民政府还对酒、盐和鸦片实行国家专卖制度。这些经济政策反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食利特点。法国制造业不如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只能着重开发殖民地自然资源,然后运往世界市场谋取利润(并非为本国工业发展获得原料),或者通过金融体系利用信贷获取投资红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