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政策比较研究(3)
美国在菲律宾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美菲间实行所谓自由贸易,但对外国商品却课以重税,与法国印支经济政策一样,都反映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特征。 民族政策 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西方殖民者除总体上对东南亚本地人民采取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政策外,还针对东南亚多民族的特点,推行增加多民族程度和强化已存在的民族障碍的政策。前者表现为鼓励外国移民,后者表现为分而治之。 法国殖民者侵占印支后,首先将居于高山地区的各民族不加区别地一律称之为“山地民族”,将之与居住于低地的越南人(京族)分离。在越南北部,原来与京族正处于逐步融合的土族被法国殖民者人为分离后,土族社会遭到破坏。⑦在南部,法国人迫使越南人大批迁往柬埔寨,造成与原住民高棉族人的紧张关系。在老挝,法国人启用居于低地的老挝人作为行政官员治理与老挝人有历史隔阂的山地少数民族傣人和老人。 英国侵占缅甸后,不但没有努力弥合缅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差别,相反却极力扩大分歧,实行两种不同的统治制度。英国在缅甸还实行“以印制缅”政策,任用大量印度人为殖民机构官员,引进大批被称之齐智人(Chettyars)的印度人到缅甸。齐智人在英国人支持下,在缅甸从事高利贷和收购土地等活动,成为殖民剥削的有力助手。 在马来亚,英国殖民者一方面将马来人定为合法原住民,一面又通过法律将马来农民圈定于农村从事农耕劳动。与此同时,又大量引进华人和印度人到橡胶园和锡矿充当劳工,开发殖民地经济。他们在经济上利用华人和印度人,而在政治上培植马来人,只有马来人才能充任殖民地官吏、警察和军队,人为地制造种族差别,为马来亚的种族冲突埋下了祸根。 荷兰人在种族歧视上不如英国那样强烈,例如印尼的荷兰人可以和印尼妇女或印欧妇女通婚,所生子女称欧亚人,被接受为荷兰人。欧亚人不但不象英印人在印度要受到比印度人更多的歧视,相反却可获得较高地位。⑧但荷兰殖民者在对待各族关系上也奉行分而治之政策。在政治上,荷兰殖民者依靠爪哇封建王公和贵族,在经济上却大力开发外岛,吸引大批华人充当劳工和进行商业活动。 美国在菲律宾继承了西班牙对信奉伊斯兰的菲南部少数民族的民族歧视和宗教歧视政策,从而造成了菲律宾独立后南部穆斯林民族的分离主义。 文化教育 西方国家根据各自的殖民理论和政策目标在东南亚国家推行不同的文教政策。在实践中,西班牙和美国比较注意发展殖民地的教育事业。早在1589年,西班牙就将欧洲教育系统引进到菲律宾,建立了第一批教区小学。16世纪末和17世纪,又相继兴建了圣·伊格纳大学、圣托马斯大学和圣费利佩大学等。据统计,到1898年西班牙殖民统治结束时,菲律宾拥有2150所小学,注册人数有20万人以上。因此有人评论,论比例,菲律宾识字的人要比西班牙和某些文明国家更多。⑨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继续发展菲律宾的教育事业。它表现在发展公立学校的同时,也鼓励私人办学。到1935年,全菲有7330所公立学校,注册学生总数为122.0212万人,私立学校约400所,注册学生达10万人。⑩ 西班牙注意办学是与其传播教义的目的分不开的,传播教义首先必须教会当地人民念书识字,因而大批传教士深入菲律宾穷乡僻壤通过办学广传教义,有的教士甚至先学会当地语言,运用当地语言宣传教义。菲律宾地方方言的第一部语法书和字典都是西班牙修士撰写出版的。而美国发展菲律宾教育则是为其殖民目标服务的。美国占领菲律宾就是要引进全套美国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将菲律宾美国化。然后,通过“美化”训练出一批当地精英,在确保美国在菲的势力地位前提下,逐步通过“菲化”让亲美的菲律宾自治,最终取得独立,由此实现新殖民主义。可见,文化教育在“美化”和“菲化”的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荷兰、法国和英国很少注意殖民地教育事业,他们是实用主义者,只有在需要补充低级行政官员和企业职员时,他们才勿忙举办一些职业学校。荷兰占领印尼后几百年内,从来不鼓励印尼人使用和学习荷语,也不为本地人兴办欧式学校。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为了满足各种职业人才需要以及应付国内对殖民地人民福利事业不关心的批评,荷兰殖民政府才拨款举办教育。1900年,招收印尼人的官办小学在全印尼仅601所,平均6万人才有1所。(11)据统计,1930年印尼人口的识字率仅6.4%,其中受过 初等教育的占79.4%。(12) 英国和法国殖民者与荷兰一样,只专注于掠夺殖民地的财富而不关心殖民地教育事业。实际上他们推行的是愚民政策。英国侵占缅甸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藉口教育应由私人企业过问而采取放任自流政策。1923年缅甸二元政府体系建立,虽然在法律上规定要更多鼓励发展教育,但殖民政府并未采取实际措施。从1900年到1940年,全缅在校小学生总数从307000人增至827000人,但占人口比例却仅由3.34%增至4.9%。(13) 法国人在印支也执行愚民政策。在西方国家入侵时,在文化上越南比东南亚任何国家都发达,但受儒教文化较深的越南王朝官吏和知识分子都曾是前期抗法斗争中的领导者和中坚。法国担心发展教育的政治后果,故而在越南推行愚民政策。但为了满足殖民统治需要,法国殖民者也开办了一些语言学校以培养懂法文的翻译人才,招收当地学生入学,给予法式文化教育。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少人成为法国殖民者的助手,享有很大权力,过着西方生活方式,从而形成特殊阶层。上述新阶层因法国殖民者对权势的重新分配,地位突然提高,成为压迫未被西化的普通越南人的新根源。(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在东南亚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下,先后被迫以各种方式结束了殖民统治,但却留下各式各样的殖民遗产。在依附性经济结构、多元社会、混合性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殖民遗产中,既带有西方国家共同的殖民特征,也带有浓厚的各殖民宗主国的独特色彩,它们都对独立后的东南亚国家现代化进程起着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