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条宪法》并未在现实政治中加以实施,主要来自苏我氏的压力,此时的圣德太子与苏我氏已由“盟友”变为“对手”,而苏我氏权倾朝野,势力极大,皇室也惧他三分,在这种情况下,圣德太子的改革设想只能是一纸空文。 圣德太子的革新政策遭受挫折之后,改革进程缓慢下来,但朝廷内部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间的斗争仍然异常激烈。 在推古天皇的继承人问题上,朝廷内部发生争执,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失败,苏我马子后继者苏我虾夷选定的田村皇子就位,这就是舒明天皇,这位天皇的两个皇子中大兄和大海人即后来的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是大化革新运动中的关键人物。 革新派与守旧派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终于在公元645年6月发生宫廷政变;热心“周孔之教的中臣镰足与中大兄皇子联合,将顽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人物苏我入鹿(苏我虾夷之子)杀掉,揭开了大化革新的序幕。第二年年初,发布了革新诏书,开始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等级制度。 革新诏书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宣布废除奴隶主贵族(包括皇族)所直接拥有奴隶的人身依附关系。将土地和奴隶划归朝廷所有,实施“公地”和“公民”制度。第二,废除奴隶制时期的政治组织,划出京师、畿内的特别地区,规定地方官僚机构的主体是国司和郡司。第三,编制户籍和计帐。第四,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旧赋役,统一规定租庸调制。通过大化革新运动,革新派们为了实现圣德太子的政治理想,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全面效仿唐代的政治制度。 大化革新开始不久,孝德天皇在向天神地祗盟誓时说:“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皇天假手于我,诛殄暴逆。”即然天皇是替“天”行道,那么,“有德”的“天子”治世之时,自然“天则应之,示其祥瑞。”日本天皇改元始自公元650年,有人献上一只白雉,僧旻认为这是天皇之德感应于天的“祥瑞”现象,主张改变年号为“白雉”;后来,发现很大的金块时,又将年号改为“大宝”;在皇宫附近上空出现异样的所谓“祥云”时,改年号为“庆云”等。不仅是仿效中国改元的形式,而且选定纪元的名称,大多出自《尚书》、《周易》、《诗经》等儒家经典。如“大化”的年号,就出自于《尚书·大诰》中“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之句。 大化革新领导集团,为大力推行唐的文化风尚,继“遣隋使”之后,又大规模地派了“遣唐使”,进而出现了日本吸取中国文化的新高潮。在唐代的二百八十多年中,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者有十九次之多,其中有三次没有成功,此外非朝廷所派的还有六次。当时的航海技术远不如今,风险很大,还需要大量财力和物力。“遣唐使”规模很大,至少百人左右,多则到六百人上下。其中包括外交使臣、学问僧、留学生以及各种有特殊技能的工匠。这些人对于日本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注释: ①《日本人》,[美],埃德温·赖肖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页。 ②《日本书纪》推右天皇十二年条。 ③《日本书纪》,孝德天皇即位前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