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五十年历史发展的主潮流(2)
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运中反对苏联和苏共霸权扩张和控制的斗争是维护和平潮流的组成部分。这表现为(1)南斯拉夫反对苏联和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错误决定的斗争,这是东欧人民公开反对苏联霸权控制的最早较量,1955年苏南两国发表了政府宣言,宣布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奉行积极和平共处的原则。1956年苏南两党关系宣言的发表,肯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956年4月情报局宣布解散。(2)波匈事件的影响,导致了匈牙利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行和1956年10月苏联政府发表在平等、自主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宣言。(3)阿尔巴尼亚反对苏联高压,坚持独立自主的斗争。(4)中苏分歧和扩大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中心解体。(5)罗马尼亚推行独立自主外交。(6)“布拉格之春”和捷克斯洛伐克及世界人民反对苏联入侵事件。(7)波兰人民对苏联控制的抵制。(8)欧洲共产主义思潮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9)国际共运中各国独立自主和多元化趋势的发展。 4. 旧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争取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趋势的加强 旧殖民主义体系的彻底瓦解经历了由1945--1955年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1956年到1990年的战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有15个,以亚洲和北非为中心,后一阶段新兴的独立国家有85个,以非洲为中心席卷全世界,合共为100个发展中的独立国家。②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成立、1964年77国集团的形成、1973年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中国家开展中东石油战、7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维护海洋领海和渔区主权的反霸斗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性组织中的影响扩大、发展中国家组织起来的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反种族主义斗争;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的斗争等,都是当代世界维护和平、反对霸权扩张和强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雅尔塔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展现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趋势 雅尔塔体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其中也包括两霸相争中的相互削弱,尤其是美国对苏联的削弱。冷战结束后,表面上看局部性的地区动乱比过去增加了,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然而,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不是增加了,而是相对减少了。冷战结束后,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态势表现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的美国;走向超级经济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共体;潜在的迅速发展中的中国;失去超级大国实力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的然而是不可忽视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由于多极力量的发展、超级大国力量的削弱、集团力量尚未最终形成、经济和科技竞争因素大大强化,所有这些因素在总体上有利于遏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6. 核竞争下频繁的常规战争和反战和平运动的交替,及制约新的世界大战力量增强的7趋势 当代世界频繁的局部战争不断,但已有整整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间的战争间隔只有21年,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如何防止它的爆发?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制约新的世界大战的因素不断增强,它特别表现在:(1)人们越来越牢记反法西斯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团结一致彻底消灭法西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扩大;(2)全球规模的反对霸权扩张,反对核战争和反对世界大战的浪潮;(3)多极力量对霸权主义的牵制作用,不倾向运用世界大战手段解决争端;(4)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由军事斗争手段为主转向经济和科技手段为主,军事实力对抗为辅;而松散的独联体实力剧减,难以发难;(5)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两个国家垄断联合国的局面已经结束。未来的世界大战至少可以推迟。战争与和平是现代世界历史上国际政治的中心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往往一方面和平是扩张主义掩饰备战的烟幕,扩张主义以和平的外衣来为侵略战争装扮,另一方面世界人民强大的反战和平运动有助于揭露和防止侵略战争。 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 发展是当代世界另一主潮流。它集中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和当代民族主义的新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政府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它突出说明在当代世界各国,不分社会制度、不分国家贫富都谋求通过改革调整,科技革命,来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参见拙文:《跨世纪的当代世界改革潮》,《历史教学》1994年第3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多元化、民族化和开放性的趋势。这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已从单纯应付危机型改革发展到结构性调整型。世界上一些国家已从单纯意识形态型发展到超越意识形态型;各国普遍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改革模式和政策;从封闭性的经济,或两个平行市场经济转变到对外开放型与世界市场接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一大趋势。 (2)普遍重视国家和市场在改革发展中的互补功能。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发展中是概莫能外的。从战后前25年到7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改革显示由国家强化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到控制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则从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国家适当干预模式。当代发展中国家重视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发展模式,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前言中写道:“当政府能对市场功能起到补充作用时,最有可能成功地促使经济的发展和减少贫困,而当国家和市场作用相冲突时,经济发展就会遇到极大的障碍。”(《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3)由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协调发展。战后初期,各国的发展改革以单一模式偏多。70年代以来逐步向兼顾政治和社会改革方向协调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展改革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在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政局稳定优先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