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两重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林泉 参加讨论

二、经济方面
    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征服与统治就是对印度财富掠夺的过程。劫掠的方式决定于生产方式,英国资本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印度的殖民政策是不同的。
    直接的掠夺、赋税和垄断贸易是原始积累时期英国殖民主义主要的掠夺形式。英国殖民者“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暴露无遗了。普拉西战后,一次从孟加拉宫廷就洗劫到了6000万英镑的财富①从1757-1815年的58年,英国就掠夺了10亿英镑的财富②。绝嗣丧权原则军费资助条约等都是一种直接的掠夺。英国殖民政权扶植利用原有的封建租佃关系,使自己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以超经济的政权的力量剥削印度广大的农民。垄断贸易是商业资本家的典型特征,它是在生产力不足以发达到能战胜东方商品时期的重要掠夺手段,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养肥了英国资产阶级,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政治家的全部实际技巧同商人的全部垄断利己心肠结合在一起进行统治的”结果使印度人民受尽了苦难。饥荒不断,人祸加重了天灾,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使一千万人死于饥荒,就连东印度公司也不得不承认,这次饥荒中“每十六人中有六个被饿死”。③但是“虽然全国人口至少饿死三分之一,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但公司1771年土地税的纯收入甚至超过了1768年的收入”。④殖民掠夺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灾难及殖民主义的贪婪从中可见一斑。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巨大成果使“殖民地磨盘论”甚嚣尖上,无形帝国的不等价交换成为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对印度的一种更隐蔽破坏更大的掠夺方式。在国家政权配合下的廉价商品的重炮摧毁了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商品货币关系的触角伸到了广大的农村。大机器生产出来的质高价廉的棉纺织品象潮水一样涌入印度,造成了广大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的纷纷破产,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动,赋税形式由实物向货币的转变,土地兼并的盛行,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失去了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又没有更多的生产领域去吸纳他们,这样,“英国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
    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英国对印度的另一主要掠夺方式。发行国债和直接的生产投资是英国对印度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印度是英国殖民体系的基础,因而也就是英国资本输出的最主要场所。投资的方向主要用于修建铁路,兴修水利设施,发展种植园,开设银行信贷等。有力量的投资用于开发工矿企业和发展原料加工工业。资本输出并不完全排挤商品倾销,而是恰恰相反,它正是为商品倾销创造条件的。英国商品输入额1813年为54,634英镑,1850年,1,370万英镑⑤1877年为37,440,631英镑⑥大量资本的输入,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更深一层的剥削。在农村土地税的不断增大,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每况愈下。资本输出带来的高额利润、利息,更刺激了殖民者的贪欲。广大的农民也就得承受更深重的苦难。
    英国殖民主义在贪焚的物欲的驱使下,一步步地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使印度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剩余资本的投资场所。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农业附庸。印度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经济结构殖民地化,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人民遭受的层层加码的剥削自不待言。印度被纳入了英国资本主义体系,在国际分工中充当了任人宰割的角色。极大地影响制约了以后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掠夺的另一面。英国对印度的大量产品倾销使作为东方封建专制主义基础的古老的村社制残余被彻底瓦解,农村中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印度农村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原料供应地,印度农村经济开始围绕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运转起来。在工业中,资本投资的增加,为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宗主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移植”下(如经理行虽在本质上是英殖榨取印度财富的金融垄断组织,但它在客观上,却也同时起到了英国在印度移植资本主义的桥梁作用),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虽然还比较弱小,但它毕竟代表了印度民族发展的未来与方向。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大工业给印度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印度跨入现代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无疑是印度历史的进步。
    三、社会与文化
    英国殖民主义为了保证在印度殖民统治的长治久安,为了保证在政治经济上对印度的统治与殖民掠夺,在思想文化等领域也大力推行殖民政策。他们蔑视印度民族文化,试图中断古老的印度文明,割断印度的历史。他们大力推行奴化教育,意欲造就一大批印度肤色,英国情趣与思想的忠顺的奴才。宣布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离间民族情感,挑唆教派矛盾,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表现出要从根本上把印度造就成英帝国永久殖民地的狼子野心。
    问题的另一面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在毁灭印度古老文明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给印度文明增加了一股新的时代的气息。使印度新的开放性的近代文化,破土萌芽,印度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
    近代西方教育的推行,使印度出现了现代的教育形式,教育体制。以英语为教学手段的各类各级学校的建立,传播了近代文明,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西方现代文化的知识分子,为近代科学技术在印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教育打开了印度人的眼界”⑦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开始了对自己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开始了对祖国发展前途的探索。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以拯救国家为己任,开展了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他们创办各种报刊杂志,宣传现代文明。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反对封建愚味意识,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在资产阶段知识分子的参预推动下,开始了在印度社会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宗教领城进行改革。印度教、伊斯兰教等都在教义上、组织上进行了革新,力求适应现代社会。他们成立各式各样的组织,向顽固的印度社会的陈规陋习挑战,如革除萨蒂制(Suttee)、提高女权、破除种姓歧视兴办民族报刊与民族教育。这些都极大地冲击了印度社会生活中消极落后的一面。在斗争中,印度民族自己的新文化得以成长,如印度语文学,孟加拉语文学,泰米尔语文学等印度近代文学日臻成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