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两重使命(3)
在殖民统治的压力下,在印度先进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启蒙下,印度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印度作为一个统一民族国家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各种社会组织的成立,乃至1885年国大党的建立都是印度民族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印度人民开始反思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现实。这些都是历史的进步现象,是印度迈向现代文明门坎的重要一步。资产阶级现代文明的冲击给沉闷的印度中世纪思想文化与社会习俗带来了缕缕清新的空气,得以使印度努力追赶现代文明的脚步,虽然还做的很不够,但毕竟开始做了,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是印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在社会与文化的建设方面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所直接做的。这是在殖民主义压迫下的一种思想文化的反弹现象,作为社会文化建设主力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殖民统治的产物之一,况且有时候,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推进改革时,自身力量的弱小与传统落后势力的强大形成力量对比的巨大反差,因而往往还不得不借助殖民政权的力量来进行。从阶级本性上讲,殖民主义对印度传统文化的破坏(当然包括印度文化精华与糟粕两方面的内容)是为了更利于自己的殖民统治。但我们也应看到资产阶级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与封建的愚昧意识不相容的。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文化也渐趋成熟与完善,渐趋远离封建文化。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病态文化的顽疾,对于任何想触动它,意欲进行任何社会变革的力量都是一个近于无法克服的巨大障碍,但无论如何,人类理性的进步与发展总是在与非理性的不断斗争中取得的。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在卑鄙利益的驱使下,大肆劫掠,给印度人民带来的灾难“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另一方面。“就在亚洲造成了(印度)一场最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印度)历来有的一次社会革命”。它以野蛮的手段把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引入了印度。“英国工业的毁灭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是令人吃惊的”。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正是“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英国资产阶级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以追求物欲为目的丑恶的殖民行为却结出了异已的果实,这是与殖民者初衷相悖的,也是不依殖民者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在印度人民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历史的进步还不得不是通过人民的眼泪与鲜血换得的,印度历史的最终进步只有通过闪烁着泪花的双目才能看到。因而“用人头做成的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虽然冷酷,但却是真理。 双重使命问题是个历史的悖论,看起来非常矛盾,实际上包含有极为深刻的辩证法思想。破坏性使命是指破坏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落后闭塞停滞性,这种生产方式有一种历史的惰性,固定于一种僵化的模式,靠它自身内在的动力,自身的运动,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对于它整个运行机制的改变还需要一种外力来促成。 但这种破坏性使命为什么执行的又不甚彻底呢?一方面是东方社会文明本身经过长期的发展,十分坚固,仍然有存活的强大的生命力,故而在短时间内完全摧毁它,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没有必要完全摧毁它。殖民者既要保持对殖民地的剥削,又要维持在殖民地的统治,在具体执行殖民政策时,只能取其二者权衡的中线。某些时候,为了根本的利益,为了殖民地的长治久安,也不得不做些妥协。 它的建设性的一面,就是资本主义对东方社会进行改造的一个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就必须要将全球都纳入它的轨道,以适应它的需要。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所以,英国才在印度修建铁路、桥梁等设施,在政治上采取适于自己生产方式的政治统治形式,对上层建筑领域也进行了变革。这种变革的方向,建设的程度完全是英国资本主义本身殖民扩大的需要为标准的,决不是为了印度人民的利益。因而,这种建设是片面的,畸形的。虽然有一些成就,甚至是很大成就,但作为印度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还远远不够的,非但如此,而且在日后印度发展中,这种畸形式的方面对印度社会历史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很快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两重使命呢?马克思指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多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而只能是先进的英国资本主义文明征服印度。两重使命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使命,这是由资本自身增殖规律所决定的。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马克思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社会转变中的巨大积极作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的看法不是从道义原则出发,而是将它作为世界历史的现象来进行理智的分析,一方面谴责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罪恶,另一方面又赞扬它对东方社会转变的意义。“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世界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在科学的帮助下对自然力的统治。”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资本主义的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也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在全球的展现,这是人类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又不能不是以牺牲东方人民利益的代价换取的。 *本文1994年12月12日收到 文中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注释: ①⑥培伦主编《印度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2页、第425页 ②④(英)R·杜德《早期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史》伦敦 1950年版,第450页,第53页 ③(印)辛哈、班纳吉著 张若达 冯金卒 王 伟 译 《印度通史》 商务印务馆 1964年 第520页 ⑤R、杜德《早期英国统治下的印度经济史》第298页《维多利亚时代的印度经济史》伦敦 1956年版,第158页 ⑦(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 齐文译 《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社 1956年 第416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