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历史学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张天 参加讨论


    英国社会制度的近代化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从16世纪形成工场手工业算起,到19世纪70-80年代为止,至少有300年的历史。这和其他国家相比显然长了很多。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16世纪下半叶到1688年“光荣革命”为第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历史大变动的年代。在这个阶段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城乡资产阶级从封建阶级手中夺取了政权。第二阶段是从1688年开始直到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前夕。在这个历史阶段里主要解决了社会制度近代化进程中的三大问题:一是政权形式问题,即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二是对政治体制多次进行自我完善改革;三是在经济领域里通过大规模地搞圈地运动进一步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所有这些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70-80年代政治体制近代化的完成为第三个历史阶段。这又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年代。在这些年代里,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下来;工业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完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近代化。这就是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的全过程。
    在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的全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个问题是,资产阶级曾两次夺取政权。这是由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其自身也发生变化。在工业革命以前,新贵族阶级和大金融商业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主体,而工业革命以后,作为资产阶级主体的已不是他们了,而是工业资产阶级了。这就是说,资产阶级本身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到了20世纪初,垄断资产阶级又取代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而逐步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政权也自然转到他们的手中。
    第二个问题是,在社会制度近代化的全过程中,英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始终同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步进行,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根本不存在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或只搞政治体制改革不搞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也是英国在长达300年的近代化的全过程中始终沿着上升线发展的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而且两种体制的改革不间断地进行,从未停止过,一环套一环,从不把改革停滞在某个环节上,就是说,当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接踵跟上;反过来说,当政治体制改革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经济体制改革亦迅速赶了上来。但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英国近代化体制的改革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主体。
    第三个问题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亦是同步进行的,从不偏废某一方面。但是在1760年以前重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此后重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即工商业体制改革。
    还有一个问题也应值得我们探讨:英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英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政治经济学理论家的学说便指导了资产阶级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例如培根、爱尔顿、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学说与国家理论指导了君主立宪制及其自我完善化的改革。又如18世纪哈奇逊、费古逊、奥吉尔维与葛德文等政论家关于国家的学说指导了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政治体制改革。(14)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伦理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指导了英国19世纪30-70年代的两次文官制度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一直受到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经济学家如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曼彻斯特经济学派的自由贸易论的指导。(15)
    由此可见,任何重大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必须有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英国的社会制度改革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对本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使英国社会长期政局稳定,保证了社会生产力大幅度的增长,把经济搞上来。其次,使英国社会不断进步,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民主,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最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英国文化、教育、军事的改革,使英国成为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到19世纪初年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同时对世界各国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18世纪开始,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英国的近代化影响和推动下亦走上了国家社会制度近代化的道路。
    注释:
    ①(15)James A.Williamson,A Short History of British Expansion,Macmillan and Co.Ltd.,1967,P.11;P.P.15-1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一,369页。
    ③④参阅张天:《也谈英国圈地运动的性质》,载《史学月刊》,1983年第3期。
    ⑤E.Lipson,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Vol.2,London,1935,P.418。
    ⑥⑧(11)参阅G.M.Trevelyan,History of England,Longman Group Limited,London,1973,P.P.604-626;P.P.627-661;P.P.805-825。
    ⑦参阅M.A.Kishilanskey,Parlimentary Selection,Social and Political Choice in Early Modern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⑨参阅L.W.Cowie,Hanovenian England,Bell and Hyman Ltd.,1978。
    ⑩参阅Mathias and Sidney Polland,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Vol.8,P.P.4-36.G.M.Trevelyan,History of England,P.P.758-780。
    (12)(13)参阅龚祥瑞:《文官制度》,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42-46页。
    (14)参阅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卷五,三联书店出版,674-68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