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1940—1942年英美与法国维希政府的关系(2)
同殖民地问题相反,法国舰队沦入德国手中的前景始终象梦魇般困扰着丘吉尔。如有不测,它对英国本土和海上运输线将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法国舰队的前途成为法国投降前后英国与维希政府争执的主要问题。贝当政府上台的第二天,丘吉尔以私人名义致信贝当,表示相信法国新政府决不愿意把舰队交给敌人,来打击它的盟国。但是如果继续延宕,不让法国舰队转移到英美港口,结果将不堪设想。为加强影响,丘吉尔还敦促美国政府一同对法国施加压力。法国舰队前途对英美两国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根据停战协定第八条,三分之二的法国舰队应集中在法国本土,听侯德国遣散和解除武装。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直言不讳地告诉法国大使,美国政府认为:“停战协定的条款显然是把整个法国舰队都交给了德国人”⑥。贝当政府与德国谈判时曾派博杜安外长会晤美国代理大使比德尔。博杜安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贝当政府非常清楚,舰队已成为与德国讨价还价的一张王牌,也是它在行政上得以存在的保证。德国在停战协定中之所以为法国保留一块非占领区,是不想过分压迫法国,以免使它的舰队和殖民地倒向英美。他告诉比德尔,法国政府已决定不把舰队交给任何一方。美国政府得到正式答复后,6月19日赫尔国务卿召见法国大使德圣康坦,警告说:“如果你们失去了你们的舰队,就谈不上法国的复兴,把你们的军舰交给纳粹分子,就等于送他们一门直接瞄准美国的大炮”。⑦当天,丘吉尔做了最后一次努力。由海军大臣亚历山大、海军司令庞德和殖民地大臣劳埃德勋爵组成的英国代表团奔赴法国谈判舰队问题,力争使法国舰队开往英国,结果一无所获。此后,英国海军部接连收到法国海军部长达尔朗的信函。他反复保证:“舰队如不是停在法国手中,就是毁掉”⑧。贝当政府既已表现出反英情绪,英国对这种保证并不放心。外交努力失败后,丘吉尔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法国舰队沦陷。 7月3日停泊在英国港口的法国军舰被解除了武装。傍晚,英国海军在法属北非袭击了法国舰队。当英国军事行动结束时,维希政府在海外的舰只大都失去了战斗力。消息传到法国,舆论哗然,赖伐尔等右翼集团甚至主张对英宣战。为了报复英国,维希政府除命令空袭直布罗陀的英国舰队外,7月5日还从伦敦召回大使,正式与英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二法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议会制政府的腐败和将领的颟顸无能。贝当政府迁到维希后,通过修改宪法把法国从议会共和制变成了集权主义的单一元首制。议会形同虚设,政府变成贝当等人大权独揽的个人工具,这种体制不仅加剧了维希内部的派系斗争,而且使维希的所谓中立政策因权势人物的浮沉,变得摇摆不定。 维希的权力更迭相当频繁。1940年7月12日皮埃尔·赖伐尔被指定为贝当的继承人。他一贯善于玩弄权术和阴谋,是个没有原则的职业政客,偏狭固执和个人利益决定他的行为。贝当尽管个人对他很鄙视,但赖伐尔是德国人的宠儿,念及赖伐尔为他谋取总理职位所出的力,他不得不违心地承认赖伐尔是个非凡人物。赖伐尔的基本立场是坚信德国必胜,积极主张法德合作并希望英国早日战败,使维希法国在纳粹秩序下的欧洲处于有利的地位。他的亲德立场冥顽不化,直至被推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被告席也没有改变。赖伐尔在贝当受审时作证说:“你们认为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除了期望德国胜利外,还会想到别的什么吗?”⑨1940年10月在他的极力怂恿下,贝当与希特勒在蒙都瓦会晤,达成的秘密协议大大超过了停战协定的合作范围。他在维希的得势加强了德法合作的趋势,使法国外交政策明显偏离中立的轨道,引起英美方面强烈不满和敌视。赖伐尔的好景并不长,他与德国秘密勾结,妄图取代贝当,促使贝当下决心搞掉他。12月赖伐尔辞职并被逮捕。1941年2月10日海军上将达尔朗顶替赖伐尔,成为维希政府的新宠。 在维希的权力斗争中弗朗索瓦·达尔朗是一匹“黑马”。美国驻维希大使莱希把他描绘成一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达尔朗为重建法国海军所作的贡献使他在海军中赢得了很大权力和威望,因此,他的权倾朝野不仅缘于他精明强干、工于心计,更主要的是他代表的海军是维希政权的坚强支柱。法国投降前夕达尔朗向丘吉尔保证不把舰队交给德国人,但也反对把它开往英国。他私下断言“英国人绝不会把舰队还给我们。如果英国人打赢了,它会象德国人现在这样粗暴地对待我们”⑩。达尔朗对英国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他认识到德国是欧洲命运的主宰,便努力把自己装扮成法德合作派,只不过没有赖伐尔走得那样远。但是,他毕竟缺乏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没有能力把握维希的中立政策。他推行的所谓殖民地政策实际上是赖伐尔合作政策的翻版,遇到维希温和派的反对。1942年4月他被贬到法军总司令的位子上。4月18日赖伐尔在德国支持下复出,维希政策的天平再次倾向于法德合作。 维希的历史表明,它一直都是由一些分裂和对抗的集团组成的,始终没有形成政治上的团结一致。贝当元帅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赢得的声望为四分五裂的政权提供了一种团结的假象。贝当本人的个性和思想是矛盾复杂的。一方面他厌恶议会政治,是个失败主义者,也是促成法国投降的主和派代表人物;另一方面,他又富于政治理智,对丘吉尔的过激行动一直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克制态度,极力避免卷入同英国的战争。客观地讲,维希政府能坚持长达两年的中立,贝当是功不可没的。贝当是个宿命论者。在他的思想深处,受难和牺牲的“美德”观念是非常强烈的,这促使他决心在德国占领者和法国人民之间充当挡箭牌。他表示“为了减轻法国的灾难,我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11)。然而,身为国家元首,他已84岁高龄,思想和体力都有限,很容易被他身边的政客幕僚左右,没有也不可能把维希的政策统一起来。只不过他超乎个人好恶的态度使他能够坐视一个集团抵消另一个集团。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