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印俄农业村社及其前途论述的比较研究(4)
(四) 马克思论印俄村社现状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 马克思十分强调历史环境的作用,指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如果要“找到理解〔某〕种现象的钥匙”,就必须“把……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东西方农业公社所处不同历史环境的比较分析,否定了东方民族“都注定要走”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一般发展道路”〔74〕的。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印俄村社现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什么不同呢?至少有两方面不同。一方面,是国际环境(即外部历史条件)不同,这在上述第一点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毋须赘述。另一方面,是国内环境(即内部历史条件)不同。印度反英民族起义失败之后,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当局主宰印度的一切。英国人“破坏了本地的公社”,“农村公社的自治制的组织和它们的经济基础已经被破坏了”,“它的生产力陷于瘫痪状态”〔75〕,“破坏了当地的农业,使荒年更加频繁,灾难更加严重”〔76〕。村社本身则“一直处在那种很低的生活水平上……没有希望社会进步的意向,没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77〕。在这种情况下,肩负为资本主义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使命的英国人,在印度“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于是,马克思预测的印度村社前途只能是资本主义。 俄国村社所处国内环境则不同于印度村社。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已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村社仍然是“帝国内农村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组织形式”,“它的历史环境”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它同时存在”。俄国社会是由资本主义支配的,不仅资本主义“给予它以实现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的现成物质条件”,并“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而且,村社本身具有若干有利的条件,“土地公有制赋予它以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它可以借使用机器而逐步以联合耕种代替小土地耕种,而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又非常适合于使用机器”,“俄国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78〕。除国有土地外,还有掌握将近一半优等地的土地所有制“是和公社对立的”。正因如此,村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79〕,并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80〕;而且,这是“和俄国社会总的运动一致”,“符合我们时代发展的方向的”〔81〕。马克思正是根据以上情况,作出俄国村社前途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当然,马克思相信这种历史可能性,并非一定是历史必然性。因此,马克思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否变成现实性,将取决于是否发生革命。“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82〕。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57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页。 〔3〕〔4〕〔5〕〔6〕〔7〕〔8〕〔9〕〔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449、448、450、435、448、444、434页。 〔11〕〔12〕〔13〕〔16〕〔17〕〔18〕〔22 〕〔23〕〔26 〕〔27〕〔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49、434、433、431、432、435、436、451、445、450、452页。 〔14〕〔15〕〔19〕〔20〕〔2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66、65、66、72、67、67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5页。 〔29〕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2页。 〔3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第三分册, 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1-9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60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1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78页。 〔34〕〔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56、272页。 〔36〕〔39〕〔40〕〔41〕〔43〕〔44〕〔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1、437,446,453,445,439,439、441页。 〔37〕〔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67、66、67,65、64、67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