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政令、时令与江南海塘北段工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林》 王大学 参加讨论

前言
    海塘、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公共工程,它们规模之宏大、工程之艰巨以及动员劳力之多,均令人惊叹。但是,史学界对三者的关注程度相差很远。有关运河与长城的研究成果连篇累牍,海塘史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这与海塘在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具体到中国海塘史研究,以往的成果多侧重于海塘技术和海岸变迁等技术史、自然地理学的内容,对海塘修筑过程及相关的社会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就历史上的海塘工程而言,修筑过程中自然涉及工程技术的问题,但它毕竟也是个历史问题,需放在具体历史时空中进行系列研究。江河堤防是典型的自然、社会交互作用的景观,在整个决策、施工过程中包含着丰富的人为因素内容。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表现形式各异。对海塘工程形成过程中社会层面问题的探讨,将与以往海塘工程技术史的研究一道,加深对中国古代大型公共水利工程史的认识。
    笔者研究雍正年间江南海塘工程后发现:雍正二年(1274)大潮灾后,起初皇帝并没有想在华亭境内修筑石塘。雍正决策的转变,成为江南海塘工程的转折点,他后来追求工程“一劳永逸”的效果。皇帝的雷霆手段使臣工围绕该工程出现了各种建议和争论,这是皇权意志下的一种反应和谋求自保的措施。海塘工程经费来源于获罪官员们所出罚金,其背景是皇帝整顿吏治和巩固统治。江南海塘不是单纯的冰冷建筑物,海塘景观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内容。①江南海塘北段工程的修筑是否因自然环境的客观需要,抑或像雍正朝的那样在决策中涉及众多政治、社会因素?本文将复原北段各县海塘工程的修筑过程,透视工程形成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令对海塘工程的制约以及民众的心理反应等问题,并进而反思海潮灾害史研究中如何理解定量数据背后的历史内涵。
    一 宝山塘工
    (一)各段海塘的兴修
    雍正十年(1732)七月的潮灾,导致宝山沿海庐舍无存,西至月浦、杨家行二十里外积水十余日始退。次年,巡抚乔世臣檄令宝山知县薛仁锡筑江东土塘,自黄家湾起由宝山旧所城基至尾工长4116.5丈。因地势低洼,塘身加高3尺,共高1.5丈。工程由佐贰官员分段承筑,二月兴工,六月工竣,费银16155.5592两。黄家湾以北至周家基后塘身栽茅,花费1236两。招募塘长四名,每名给工食银七两二钱。搭盖堡房四间,每间银五两。令塘长居住照管,收拾狼窝獾洞。②江东土塘是当时巡抚乔世臣在江南海塘地段兴工计划的一部分,工费由国帑支出,善后按当时措施实施。
    雍正十三年(1735),宝山知县胡仁济修筑江西护城土塘,这是雍正十年(1732)大潮灾后海塘工程的继续。县治北门外起大新桥北至练祁口原有堤岸一道,后因东北正面杨家嘴、朱家宅和东门外顶冲的影响,海岸渐次内坍。当年(1732)七月大灾后,该塘几乎全部被毁。沿海云、昆、宇、秋号居民徐汉臣等呈县请筑,知县薛仁锡勘估后令徐汉臣等拨浚河民夫挑筑,每夫约挑一丈合土十方。与雍正十一年(1733)江南海塘形制相比,此次宝山工程的规制大大降低。当年巡抚乔世臣命令金山、华亭、奉贤、南汇和宝山修筑土塘时,高一丈二尺、面宽二丈、底宽四丈四尺五寸;这次宝山护城土塘自胡巷桥起至顾泾港止延袤20里,长5000余丈,仅面宽7尺、底宽2丈、高8尺。因土性松浮,泼水行硪。有大缺口的地方打椿筑坝,填塞出海小口十处。当海塘工程由滨海人民自请修筑时,经费来源与劳力动员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雍正朝江南海塘工程由国帑兴修的情况已成明日黄花。这次经费没有固定来源,知县胡仁济力请巡抚动用司库银两。雍正十二年(1734),军工捐钱一千串,胡仁济昼夜亲自督工挑筑,不敷银两由其捐助。
    同时兴筑的还有江西衣周塘。该塘从胡巷桥南岸起至上海、宝山交界的葛家嘴,计长2911丈,约17里。康熙五十四年(1715)潮灾后,衣周图居民李良等呈县修筑,地方沾利。雍正十年(1732)潮灾中受损严重,附近居民陆君相、陆茂华、孙靖、朱南吉、孙相等呈请兴修,但因当年动用民夫拨赴宇、秋等号挑筑圩岸、修筑护城土塘,并无余夫动拨。孙相等愿捐夫并筑,再将衣周图地方次年应用民夫借拨协助。于是,这段圩塘和宇、秋地方一并兴工,塘工形制与护城土塘同。衣周塘靠近吴淞口里边,受潮汐冲击力不大,不加夯硪。三月兴工,闰四月间工竣。每名塘长管五里,分五段照管,不造堡房,不给工食。③可见,海塘工程管理严密度也大大降低,乔世臣所谓的设立塘长进行日常维护的条款被大打折扣。这说明捐款修塘时经费紧张,也表明此处海塘并非险工,管理措施自然不太严格。
    乾隆元年(1736),巡抚顾琮命令知县胡仁济贴筑江东土塘内坦坡。宝山旧所湾系海潮顶冲,坦坡高一丈五尺、底宽一丈二尺、斜高至顶、面宽二尺。塘面挑筑土牛一道,高三尺、宽五尺。土坦坡长1709丈,用银1156.664两,在雍正十三年(1735)捐钱易银内支销,夫役一应动用什物等杂费150两由胡仁济捐助。乾隆二年(1737),知县胡仁济呈请巡抚接筑江东土塘,檄令常州通判冯嵩领银募夫赶筑,自对江墩起至川沙营炮台之南面。本年三月起工,照江东土塘的形制,又加底宽一丈三尺五寸。冯嵩要押运漕船进京,仅修筑543.3丈。乾隆三年(1738)春,改委效力州同陈京、青浦县丞施士箴接筑,长639.2丈。是年三月工竣,除挑土外并筑断横港、庙港,填大海口二处,坝料通共开销银6335.248。④这两次海塘兴工后,江东海塘工程基本完成。江东土塘坦坡的修筑,是实施了岁修规则。乾隆元年(1736),议准:嗣后岁修土塘时塘顶加高一尺、塘面帮阔二尺、塘底帮阔四尺五寸,塘内坡开一尺五寸、塘外坡开三尺。⑤因当时宝山旧所城处于海潮顶冲,江东土塘内坦坡培修规制较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