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冲击与资本主义政治格局的演变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
注释: 〔1〕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第265页。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710页,第614-615页。 〔3〕〔9〕〔20〕C·L·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12页,第720-721页,第726 -727页。 〔5〕〔1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352页,第375页。 〔6〕〔8〕C·E·布莱克等:《二十世纪欧洲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4-375页,第345页。 〔7〕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21-722页。 〔10〕〔15〕〔21〕朱庭光:《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207页,第344-345页,第354页,第200-239页。 〔11〕朱忠武等:《德国现代史1918-1945 》,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2页。 〔12〕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74页。 〔13〕樊亢:《外国经济史》(3),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1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2页,第397页。 〔17〕方连庆:《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95页。 〔18〕〔25〕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66页,第267页。 〔19〕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6页。 〔22〕邓蜀生:《罗斯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 页。 〔24〕张芝联:《法国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491-494页。 〔25〕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版, 第406页。 〔27〕温·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1卷, 转引刘邦义:《论1939年9月波兰败亡的原因》,载《世界历史》1986年第9期,第52页。 〔28〕《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第81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