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原始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的发展与英国早期近代化①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咸宁师专学报》 邹炤华 参加讨论

15至18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传统农耕世界向近代工业世界转变的时期。西方史学史把这一时期称为“原始工业化时代”。在探讨西欧社会过渡动因问题时,国内外学者争议颇大,立足点人言人殊。计有皮朗的“贸易根源说”、〔1 〕波斯坦的“新人口论”〔2〕、布伦纳的“阶级斗争推动说”〔3〕、瓦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4〕和诺斯的“产权革命说”〔5〕,以及“农民个人力量说”〔6〕和“城市主导论”〔7〕等主要观点,他们在论及“过渡动因”时各执一端。毫无疑问,诸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价值,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过渡动因”的认识与思考。对于他们的观点,本文不能苟同。本文认为,英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动因在于乡村工业的勃兴。只有乡村工业才是英国走向近代化的桥梁。英国农业革命为乡村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乡村工业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经济结构,动摇了传统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乡村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变革,城乡经济的变革使城乡相互依存、协调发展,逐渐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从而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乡村工业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一、农业革命与乡村工业化
    所谓农业革命,是指原始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革命主要指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因此,农业革命又被称为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农民土地被剥夺,生产者同生产资料逐渐分离,农村雇佣劳动力大量涌现,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和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形成等方面。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圈地运动。后来,西方学者E·L·谅斯(E·L·Jones)、钱伯斯(J·D ·Chambers)、明格(G·Mingay)和帕克(W·N·Parker )等人也对农业革命作过研究。不过,他们主要是从生产力方面作文章,他们认为,农业革命主要指耕作制度的变革、品种的改良、施肥和播种技术的改良、新农具的出现、新作物的引进和农产量的大幅提高。农业革命还带来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在英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英国的气候适合养羊。羊毛是英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出口商品。尼德兰毛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主要仰仗于英国的羊毛供应。15世纪末,英国国内的毛纺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国内外毛纺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量骤然增长,羊毛价格随之猛涨,养羊业成为最有利可图的农产业。于是,利欲熏心的领主把农民世袭租佃的土地收回,甚至把小农份地和大量公用地用石墙或栅栏圈围起来,饲养羊群,大片耕地变为牧场,这就是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使世代与土地结合的农民被赶出自己赖以栖身的茅舍,颠沛流离,有的展转于城乡,变成手提肩挑的小商小贩,有的在城乡手工业工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有的则成为大农(牧)场的雇佣农业工人,有的甚至沦为流浪者。圈地运动还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造就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因此,圈地运动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圈地运动虽然为英国的农业发展铲除了土地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是,16、17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却无法满足大量非农人口和工业原料对农牧产品增长的需要,因此,这些方面的革命势在必行。
    首先表现在耕作制度的变革和品种的改良。唐尼逊创造了著名的诺福克方法,用轮作制代替休耕制。诺福克轮作制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轮种方式,而且也在于它的产生正好与使用泥灰肥料、圈地运动、农场扩张以及延长租期相同,到18世纪下半叶,这种轮作制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8〕畜牧业开始从粗放经营改为圈养, 并对牲畜进行了科学培育。如第诗莱布一个叫贝克威尔的人曾用杂交的方法,培育出一种“新莱谢斯特”品种羊;又有一个叫科灵的人用同样的方法培育了优良品种的牛。他们培育的这些新品种,后来推广到全国,使英国牛和羊的重量迅速增长。例如,在伦敦某市场上,在1710-1795年期间,牛的出售重量每头从370磅增为800磅,每只羊的重量从24磅增为80磅。〔9〕
    第二,农具的改进,农业机器的发明。以前用12头牛拉的双轮重犁为无轮的轻型犁(只需二匹马拉)所代替。1761年,退职的法律家哲特罗·塔尔发明了播种机,它比人工播种节省种子。人工播种需要十磅种子,播种机只需两磅。后来,簸谷机也被发明。〔10〕
    第三,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产量的提高。
    耕地面积扩大的来源主要是大规模的垦荒运动。17世纪英国通过排干沼泽扩大的耕地,面积约达50多万英亩〔11〕。英国中部地区的南部和东部的二、三百万英亩旷野和荒地在1760-1799年之间也被圈围起来,变为牧场和耕地。〔12〕耕作方法的改进和荒地的开垦使农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粮食不但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出口额逐年增长,1706至1725年,英国粮食出口额为548万夸特, 而从1740年至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765年则达到9511.5万夸特。〔13〕。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刺激了人们物质需求和生产的多样化,促使乡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养羊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这一变化的契机,养羊业的发展又带动以呢布生产为龙头的乡村工业的勃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还使农村剩余劳动从农业转移到工业,而将传统的自给的人均产值很低的农业中处于隐蔽失业状态下的劳动力转入到人均产值较高的工商部门中,使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乡村工业的发展,正是适应了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使游离农业的乡村人口在乡村工业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人。因此,农业革命为乡村工业的勃兴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