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愈来愈看清它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有见识的政治家看到,战争不仅使战败国遭受屈辱,而且使多数战胜国精疲力竭,失去昔日的光泽。英法最先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却在战胜敌人之后失去一流大国地位。他们逐渐认识到,战争不一定对本国有利,不一定是争取大国霸权地位的好办法,更不是唯一的办法。而防止战争特别是防止世界大战对本国可能更为有利。由此,反对战争、保卫和平日益成为广大人民和各国政府最关切最重视的问题。 其次,战争显示了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反法西斯盟国获胜虽说是战场上打败敌人的结果,但更根本的原因是盟国经济实力的绝对优势。战前,德日等国走军事强国之路。经过不长的时间,它们就在某些军事装备和军队训练方面占据了优势。在30年代后期军力大增,对外扩张连连得手,世界为之震惊。但是,单纯的军事强国难以维持长久。德日最终还是被逐出强国之林。有远见的政治家由此看到,强国之本首先在于发展科技经济。国家的安全和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不单纯决定于军事力量的大小,而是要看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治家们愈来愈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广大人民在经历困苦的战争年代之后,强烈要求把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技用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这样,发展经济和保卫和平就成为此后世界的主要潮流。 这两大潮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发展变化。各国领导人如果能使自己的政策适应这一时代潮流,就会极大推动本国的发展,增强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反之,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本文将从是否适应历史潮流这一角度,探讨苏联在战争结束前后的对外政策的得失。 苏维埃俄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同时,它也要支持正义战争,推进世界革命。因此,战争和革命始终是它最关心的问题;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抗一直被强调。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改变外交政策,同英美合作共同抗击法西斯,取得积极成果。苏联从西方得到大批军火、粮食以及各种工业机器和配件,苏联军队英勇奋战,赢得极高声誉。苏联的力量和国际影响同战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增长扩大。 1943年,苏军开始战略反攻,问题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西方慌忙出来干预。在1943年10月莫斯科外长会议和12月德黑兰三巨头会议上,英国提出美英军队在巴尔干登陆和东南欧各国建立联邦的问题,企图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挡住苏联向东欧的挺进。罗斯福在1944年秋也表示赞成丘吉尔提出的把军队开进希腊的计划,同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在意大利的军队攻占巴尔干的伊斯特拉半岛和维也纳。斯大林坚决反对,但比较克制,没有用意识问题扩大事态。他据理反对,以尽快打败德国为理由,要求西方集中力量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而不应为巴尔干分散精力。他还说不能“背着有关国家人民决定他们命运”,〔1 〕彻底否定联邦计划。斯大林充分利用英美态度的差别,争取到罗斯福的谅解,最终挫败丘吉尔的计划。 在打破英国阴谋之后,斯大林有意作出许多妥协让步。1944年10月,丘吉尔访苏,直接向斯大林提出划分两国在巴尔干地区势力范围的建议。斯大林从大俄罗斯扩张主义立场出发,接受了英国首相的建议。这时,苏军已占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开始进入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控制这一地区已是必然之事。但是,斯大林仍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对苏安全十分重要的东南欧地区,同意西方在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享有50%、在保加利亚享有25%、在罗马尼亚享有10%的影响。苏联从中得到的回报仅是在希腊拥有10%的影响。丘吉尔对这一结果十分满意。两天后在给罗斯福私人信件中说:“我们感到这里有一种特别诚意的气氛”。〔2〕随后,英国军队在希腊大肆镇压希共领导的游击队。 斯大林表现了“非凡的克制”。1945年初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发言时说:“据我所知,没有一国政府比苏联政府更能切实地信守自己的义务,即使这样做对自己很不利”。〔3〕在西欧南欧问题上,斯大林也非常克制。 从莫斯科返回祖国的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和法国共产党总书记多列士都公开要求本党交出武器,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联知道意共法共有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但它向西方表明,它绝不想通过武装斗争在那里建立共产主义政权。斯大林的这些颇有分寸的作法既打破西方限制苏联的露骨企图,又维持了同美英的合作。 1945年1月,苏联应西方要求,提前发动强大攻势, 帮助阿登地区的美英军队摆脱困难。同时大军进驻波兰各个地区。斯大林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雅尔塔会议上同美英一番辩论后,终于争得了自己的要求,把1939年得到的波兰领土划归自己。为了缓解波兰对东部边界可能产生的不满,斯大林提出把波德边界向西推到奥得河和西尼斯河。美英认为,在确定西部边界之前应与波兰政府磋商。雅尔塔会议未对此做最终决定。关于波兰,还有一个未来政府组成问题。雅尔塔会议上,美苏提出由卢布林政府、流亡政府和波兰国内民主人士各出代表组成过渡政府,然后尽快举行自由选举组成正式的民主政府,苏联则坚持以卢布林政府为基础组建新政府。最后,美英让步。达成的协议宣布,卢布林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的波兰民主领袖”,“临时政府应保证尽速……举行自由和不受限制的选举”。〔4 〕与此同时,苏联也作出让步,接受美英提出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宣布努力“使他们三国政府的政策一致”,以援助欧洲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制度”。〔5〕这表明苏联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 照顾丘吉尔所说的“荣誉问题”。这样,一个对苏联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的,但在东西方间存在巨大分歧的波兰问题,终于得到某种解决,并且基本满足了苏联的意愿。这不能不说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大胜利。获得这一成果的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在红军即将占领东欧的情况下仍愿做出让步,允许美英在东欧保持一定的影响和势力,即斯大林没有把军事力量作为决定对外政策的全部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