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苏联在二战结束前后的对外政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徐天新 参加讨论

1945年底,苏联作了些不大的让步。匈牙利临时政府决定于11 月4日举行民主选举。美英在11月2日就承认了它。罗马尼亚政府于1946年1月7日吸收两个反对党中的两名次要人物入阁, 并许诺尽快举行公民选举。西方于2月5日承认了改组后的格罗查政府。保加利亚于1946年举行大选。美英指责其不公正,拒不承认新成立的季米特洛夫政府,但也无力改变保加利亚的状况。
    至此,苏联在东欧获得巨大胜利。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边界和政府组成问题基本都是按苏联意愿解决的。这些国家都落在苏联的直接控制之下,而西方在这些国家中的影响却大部被排除。苏联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了它在1944年苏联关于划分巴尔干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和1945年雅尔塔协议中所争到的利益。
    苏联的这一胜利说明它的外交政策在雅尔塔会议后发生巨大变化。它不再把主要力量用于如何保持同美英的同盟与合作,而是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在东欧的影响和地位。它过高估计了军事力量作用。认为红军占领了东欧国家,就有权“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强加于它的军队所能达到的任何地方”,〔11〕他国无权干涉。苏联没看到经济因素在战后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忽视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重大弱点,因而,没有能象在雅尔塔会议上那样,继续对西方作某些让步。或者说,它过高估计了自己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胜利,对西方在雅尔塔的让步没有给以必要的回报,反而要求更多的东西。苏联外交政策的改变也同它对形势估计错误有关。苏联认为美国在战后会很快就从欧洲撤退,认为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美国经济在战后会因找不到足够的市场而陷于危机,而英国由于战争的消耗会不断衰落下去。因此,苏联日益轻视同美英的同盟,认为它靠不住,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苏联的这一决策是短见的,因为它不符合时代的潮流。苏联的胜利是表面的,因为这一胜利实际意味着未来的挫折与失败。它使实力强大得多的美国重新燃起对苏的疑惧,引出美对苏态度的日益强硬。美愈来愈站在英国一边联合反苏。
    苏联领导人看到美英领导人态度的变化,勾起他们对西方的完全不信任。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半年就公开宣布,新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他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止一次地说过,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含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成分”,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那些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用武力来改变这种情况,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斯大林认为,第二次大战的结果证明,“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充分的生命力”。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钢铁、煤炭、石油的产量提高三倍,“只有这样才可以认为,我们祖国有了足以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保障”。〔12〕斯大林的这一演说标志着苏联对西方政策的根本转变。苏联认为同美英的合作是在战时条件下形成的,根本不可能在和平时期继续下去,当时已告结束。世界形势基本回到二战前的态势,回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彼此生死搏斗的时代。因此,苏联应象战前那样把战争和革命放在首位。莫洛托夫提出,“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需要时可以在其他国家发动武装起义,需要时也可以发动战争”。他说:“斯大林是这样分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使一个国家摆脱了资本主义的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而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一劳永逸地埋葬帝国主义”,莫洛托夫还说:“人们希望过点舒心的日子,战争刚过去”,但是,“要是为了平静地生活,那还要布尔什维克干什么?那最好是社会民主党人”。〔13〕从莫洛托夫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斯大林的演讲实际是向全体苏联人民宣布,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怕的,甚至是可以欢迎的。苏联人民要继续勒紧裤带,全力发展重工业扩充军备,以迎接必将到来的战争与革命,最终埋葬帝国主义。谁要是想过“舒心的日子”,关心和平与发展的问题,那就是修正主义。
    西方对斯大林演说的反应十分强烈。美国民主党自由派的一位知名人士、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称它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14〕丘吉尔于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发表反苏演说,抨击斯大林的讲话。他说:“我并不接受这种想法,认为一场新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苏联希望的是“权力与主义的无限扩张”,“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醉心于战前的老皇历,号召美国及一切讲英语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十字军,以原子武器为后盾在联合国之外,共同对付苏联。斯大林立即予以回击。13日在答记者问时说,丘吉尔象希特勒那样,“从散布种族论开始”,“干他们发动战争的勾当”。假如他们能组织起“新的进军讨伐东欧”,“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象26年前一样被击溃”。 〔15〕美国政府没有公开表态支持丘吉尔,但在此事后不久就解除了主张同苏友好的商务部长华莱士的职务。这表明苏美关系在恶化。与此同时,苏美双方在德国问题上的争执日益公开化。1946年5月3日,美国通知苏联,停止把美占区内德国剩余设备转交给它,直到苏联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管理时再恢复。苏联报刊展开声势浩大的抗议宣传活动。
    苏美在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对抗也日趋激烈。苏联曾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同美国达成协议,共同组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但到1946年,苏联拒绝批准这一协议,不参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同年苏联政府批准第四个五年计划,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优先地位,以确保自己的独立经济体系的运转和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一年下半年,苏联国内开展了激烈的反对世界主义思想运动,批判各种西方思潮。
    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 不点名地把苏联称为“极权政体”,说它“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宣称美国将支持各国反对把极权政体强加给他们的“侵犯行动”。杜鲁门在这里实际是向世界宣布:苏联是美国的敌人,美国将在世界各地打击苏联的“侵犯活动”。9月,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宣布以美国为主导力量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与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基础的反帝国主义阵营的直接对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扩张和侵略。从此,苏联同美英的合作同盟公开破裂。出现了对苏联极为不利的局面--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结盟共同对付苏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