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 李亚平 参加讨论

“自从蒋委员长与史迪威参谋长就如何处理缅甸作战进行争吵后,他内心一直希望陈纳德来接替史迪威”〔12〕。此时蒋介石支持陈纳德获得权力的意义在于,陈纳德指挥权的扩大,意味着蒋介石对美国驻华空军控制力的增强,对于贯彻蒋介石的意志更加有效。为此,蒋介石通过美国驻华海军武官麦克休,向美国政府表达了要求召回史迪威的意见。陈纳德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指责“史迪威和比斯尔力求压制在中国的空战”,“是不灵活的、不合理的军事组织和不懂得在中国进行空战的人”。他向美国总统写信:“我自信我得到了蒋委员长和中国高层领导人的信任”,“我现在深信,只要我拥有作为一个美国驻华军事指挥官的全部权力,我不仅能打垮日本,且能使中国人变成美国持久的朋友”。〔13〕美国总统助理柯里也认为“国民党和它的领袖代表着合法的民族主义,这是美国必须加以鼓励和支持的一股力量。所以他竭力要求罗斯福撤换引起磨擦的史迪威将军,代之以一位愿意安抚蒋介石的‘外交将领’--或许就是陈纳德”〔14〕。宋美龄更是为陈纳德积极奔走。但是由于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马歇尔的反对,撤换史迪威的要求被搁浅。
    
    在陈纳德争夺权力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中美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与分歧。早在1938年11月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就大讲“不患国际局势不变”,这种待变的心态隐含的意义是蒋介石期待西方盟国对日宣战,打败日本。从1937年到1942年,中国单独对日作战5年,国家的财力、 物力、人力被极大地消耗,尤其是让蒋介石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作战,会极大地消耗他的军事力量及削弱武力支撑的政治地位,他对一切可能损害、危及自身政治利益的主张本能地予以反对。史迪威根据他在中国多年的经历及现实的感受,一针见血地指出“蒋指望美国替他打败日本”,“蒋和国民党今天基本考虑不是这场抗击日本的战争,而是为国内争权的继续斗争,消灭共产党的愿望和几乎确凿无疑的内战之必然”。〔15〕史迪威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制定了旨在打通中印缅交通、更有效的地面作战方案使蒋介石恼怒,为此,蒋介石以全力支持陈纳德的空中战略方式来对抗史迪威。
    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空军将领,他的经历使他形成了一整套的空战理论和观念,这些理论曾有效地在中国对日空战中运用。但陈纳德无疑又夸大了空军的作用,对日军地面部队的作用也估计不足。他认为:“中国由于其地理上的特点和受到日本人的包围,它本应是一个空军战区。史汀生和马歇尔将军任命一位地面指挥官来指挥,这是否是一个失误”,“选一位空军军官来指挥,恐更合乎常理”。〔16〕为了反对史迪威,陈纳德、蒋介石等极力贬低、指责史迪威的第二次入缅作战计划。陈纳德说:发起第二次缅甸战役,完全是史迪威个人为挽回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去的面子,“修建利多公路完全是浪费时间”。〔17〕支持陈纳德的麦克休也认为:“史迪威想重新收回缅甸纯属遭受耻辱性失败之后个人野心的表现”,“并在重占缅甸上的力气会使陈纳德打一场空战的计划不受重视”。〔18〕陈纳德等人的指责对史迪威显然是不公正的。史迪威的计划得到美国最高军事当局的支持,打通并保持中印缅交通的畅通有益于中国战场效力的发挥,这同美国援华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而陈纳德对此缺乏理解,他上书罗斯福,“如果让我有指挥在华空军的全权,而给予105架驱逐机,50架中型轰炸机,12架重型轰炸机, 并配属以足够的补充及补给,可以在6个月到1年内将日本击灭,使战争结束”〔19〕。柯里也认为:“这支空军不仅可以抑制日本新的行动,而且能够发动攻势,因为神户、京都、大阪、横滨和东京等目标,从中国境内现有机场起飞的轰炸机都能加以攻击”〔20〕。陈纳德的计划还得到中美合作所准将米尔顿·梅尔斯的支持,他说:陈纳德是“今天中国能够战胜日本佬唯一的人。如果陈纳德被授于全权,只向华盛顿负责,并获得一些飞机,他就会把这块地方打扫干净”,这样一种战略保证能得到的报偿是一个“巨大的战后中国市场”。〔21〕这位强烈反共的海军官员,凭敏锐的政治嗅觉觉察到了空战理论的政治意义。
    陈纳德等人的空中战略,使蒋介石乐不可支,他“热切地验证并接受了陈纳德的战略”。蒋介石非常明白,如果空中战略得以实施,美国就必须保证空中战略所必需的一切物资,进而迫使“史迪威就不能积累起他为缅甸战役所准备的储备物资”而放弃中国军队二次入缅作战。其次,蒋介石难以言表的是“允许陈纳德的军用飞机在中国作战,作为抗击日本人的先锋,这一举动并不耗费中国军队和资源”,〔22〕完全符合他保存实力的政策。
    陈纳德的空战主张,受到史迪威和美国军事当局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一个荒诞而不切实际的空想。史迪威说:“陈纳德开始对日本军队和运输船只采取空中进攻后不久,日本人就要进攻他的空军基地。因为中国军队一片混乱,这个基地不可能设防”〔23〕。“蒋介石的杂牌军根本无法保证那些毫无隐蔽的机场免遭日军的袭击。”他强调:“中国成败的关键,既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尖端武器”〔24〕,“战胜日本的关键在于军事改组,而不在于技术方面”。〔25〕蒋介石应解除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动用中共的武装力量打击日本。马歇尔也说:“给予陈纳德一支庞大的作战力量为基础的空中战略,无论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毫无意义。他对日本人没有多大的妨碍,却会使蒋介石得意忘形,认为他有办法操纵美国的政策”;“陈纳德在中国搞的空中攻势以及支援这种攻势的空勤服务部的巨大空运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26〕
    1943年底,史迪威率中国驻印军实施反攻缅甸的计划,蒋介石把史、陈之争变成了行动上的反对,他违背诺言,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滇西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孤军苦战。1944年春,日军大举进攻豫、湘、桂,日军这一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摧毁这些地区的美军空军基地。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西南地区的美军空军基地危在旦夕。蒋介石以此为借口,不但拖延出兵缅甸,反而要求已进入缅甸的部分中国军队回防西南。史迪威气愤之余,主张对蒋介石采取严厉态度,在马歇尔的支持下,他以停止租借物资胁迫蒋介石,同时要蒋介石交出中国军队的指挥权,史、蒋矛盾再次升级。与此同时,史、陈争吵也在继续,陈纳德指责史迪威不给他足够的战略物资,使他的空中打击受挫。
    史迪威和陈纳德的争吵,蒋介石的顽固不化,一直困绕着美国当局,严重影响了美国在远东和中国政策的推行。争执双方各自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陈纳德背后站着一个蒋介石,使罗斯福举棋不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