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近代社会取代传统的古代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的巨变。如果不计入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也有数千年之久,若以之与只有几百年的近代时期相比,在发展速度、文明程度上,两者差异之大实是难以言宣。由此更可见这次社会转型的意义之巨大和深远。倘使仅仅说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了另一种剥削制度”,那是无法说得清楚的。约略说来,至少在下面几个关键性的方面,是应该特别予以重视的。 第一,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常被称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那个“足”字决非富足之意。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何来富足?“自给自足”是说它基本上不进行商品交易,衣食住行之所需,自己都可生产出来。因此,自然经济下的生产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并不面向市场。这种封闭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迟滞缓慢。商品经济则恰恰相反,它为出售而生产,面向市场乃至海外市场,是开放性的。而且,由于是在市场调节中求生存与发展,那就无法避免竞争。竞争促使着生产者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并不断创造新产品,故而发展很是迅速,与自然经济相较实不可同日而语。 商品经济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首先是所有制上的自由。在封建制度上,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封建土地所有制却是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各级土地所有者都对其上级领主负担义务,反过来,封君对封臣则拥有权力。而资本主义则要求产权上的自由,即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其次是经营上的自由。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双方、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双方,都要有选择的自由、谈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签约的自由。否则便不成其为真正的商品市场经济。上述种种自由的总前提,则是人的自由。如果没有人身自由,又怎能有真正的经济自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喊得那么响亮,为什么将自由、平等、财产权、安全等要素,界定为天赋人权的基本内容。可见,自由与人权的宣传并非是什么伪善的骗局,而是商品社会来临时必定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自由,不论是经济自由还是人权自由,都不能依靠什么人的恩赐或庇护,只能靠法律来保证。故而近代社会的又一个本质的特征就是法制。没有专制,没有特权,没有比法更高的意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正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特权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个主张提出时,其含义包括:立法上的平等,执法、守法、受法律制裁或保护方面的平等,这一切都不分门第等级,概莫能外。尽管这一切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具有相对的意义,但在主导方面它是全新的,是与传统的古代国家针锋相对的。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始终不失其光彩。 依法而治的国家,必须是代议制国家。议会政治、责任制内阁、司法独立,便成为近代国家的特征。至于是否保留君主制,那只是个形式问题,对于国家的基本特征丝毫无损。立宪制度下的君主,要么是受法律制约的依法行事的国王,要么是驾空了的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 以上情况就解答了为什么一切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几乎都强调立宪的真正原因。 第三,公民取代了臣民。既然是依法治国,废弃了人治,家族的国家也就变成了民族的国家。从古拉丁文NATIO (“一个出生物”)脱化而来的NATION 一词,经过长期的演变,到近代社会来临时, 已具有了“国家”、“民族”、“国民”等多重含义。在近代,一切国家机构以及军队、警察等等,都不再是“王家的”,而是“民族的”了。人本身也同时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尤其是中古,深印在欧洲人脑海中的,首先是基督教普世主义,其次是居住之处的狭隘地域观念,最后才是国家。就是说,第一是上帝的奴仆,第二是某地(甚至某村)人,第三是某国人(或许根本不知)。到15-17世纪西欧各国走向统一,消除了割据状态,建立起专制君主制度,王权胜过了教权,人们这才树立了国家观念,但是“国”与“君”还混为一体,“忠君”与“爱国”是一回事。故而全国的居民都是国王的臣民,对王命必须效忠和服从,成为天经地义之事。那时的平民百姓何曾想到过自己也要做国家的主人? 法治的代议制国家的出现,改变了普通人的地位,再加上启蒙思想家的宣传,人们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就起了变化。 在长期的古代社会,历来是得天下者便坐天下,还要世袭。而近代社会却是首先定下各种制度、法律,执政者则交由选民投票来择定。破天荒第一次以投票来选举当权者的群众,这才品味到了公民的身份与以往当臣民有多么大的不同。还有相伴而来的言论、集会、信仰等等自由权利,废除等级制度带来的身份平等,无不使人体味到,公民是负有义务也享有权利的,于是对国家、民族大事的参与意识油然而生了,同时也逐渐尝试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竞争的机制也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社会的来临,也是一种人的解放,将人的价值提上了日程。 以上这几方面的巨变表明,近代社会对生产力发展的容量与适应能力,比古代社会大得无法比拟,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是无可争议的。它固然伴随着剥削与奴役,但是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代价,这原是一种规律,也没有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地方。而且,即使是在剥削与奴役方面,资本主义的雇佣制度总比古代奴隶制、农奴制要文明些。 三 到19世纪初年,资本主义度过手工工场阶段,开始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法、德、俄、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展起来。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了广泛传播。19世纪是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由于这两大事件的作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成为19世纪交错运动的三大潮流,在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方面都是如此。 自由主义指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和思潮。从20年代起,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就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30年代有法国七月革命及比利时革命与独立的胜利,又有英国的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40年代英国废除谷物法,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主导地位。在欧洲大陆则爆发了大规模空前的1848年革命。50-60年代,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法兰西第二帝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实行第二次国会改革,在欧洲以外则有美国内战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到这个世纪的最后30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国会改革以及教育改革、官制改革、社会改革等一系列自由主义改革;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将王政派、教权派打击下去;美国则健全了两党制,对整个社会起了制衡作用;甚至半专制的德国,也在90年代一度有过自由主义的尝试,东方的日本首次颁布了宪法。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表明,资本主义必将取代封建主义而主宰世界,已经成为定势。在三大潮流中,自由主义占有主导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也从当初以人权为中心、以反封建为目标的思潮,发展成包括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学说在内的能够影响国策的导向性理论。 近代欧洲民族主义是在法国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才形成的。追求民族复兴、 自立自强是它的宗旨。 20 年代希腊的独立斗争, 1830年比利时独立,1859-1870年意大利统一,1864-1871年德意志统一,1830、1848、1863年波兰的几次起义,东南欧各地的革命斗争,都具有民族主义性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