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密约与美苏东方战略构想(2)
罗斯福之所以签订雅尔塔密约,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由于蒋介石无力抵抗,转望苏军对日作战。美军对日作战主要在太平洋战场。在亚洲大陆上,原指望通过装备和训练国民党军队来打垮日军,但是蒋介石逐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豫湘桂作战,数月之间,失地千里,使美国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才转而积极运动苏联红军承此重任。第二,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缩短对日作战时间,求苏出兵。罗斯福认为对日作战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尽管美国在1943年对日的陆战和空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但在争夺南太平洋诸岛的战斗中,美军伤亡惨重。况且美国对日本本土进攻尚处于计划阶段。据当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估计,在德国战败后仍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而且将会付出更高的代价。除非使用新的灭绝性武器,然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得再等5个月。如果苏联参战,美国可减少100万人伤亡⑥。他们对日本关东军甚至可能在其本土被征服之后,仍利用中国东北及朝鲜负隅顽抗的危险深为忧虑。因此,苏联出兵拔去此钉,既可减少美军牺牲,又可缩短作战时间。第三,对苏联打败德国后,必出兵同日作战,采取顺水推舟作法。美国深知苏联不会放过在远东分享胜利成果的机会。在此之前,斯大林曾多次表示,苏联将在打败德国之后参加太平洋战争。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说:“实际上,我深信,希特勒一旦被打败之后,即使我们想不要他参加,我们也是办不到的。”⑦但是,“如果俄国人进入中国,他们还肯出来吗?”⑧既然苏联最终是要对日宣战,而且很可能长驱直入,攫取更多的利益,那么倒不如顺水推舟,请它出来,以主动的“让步”换取和苏联达成协议,把苏军在远东的军事行动纳入美军制定的总战略轨道,从而达到限制苏联在远东扩张的目的。第四,就划分势力范围达成默契。罗斯福对苏联要求的允诺是以苏联支持蒋介石政权统一中国为前提的。这样,一方面确立了美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从而一劳永逸地结束了上个世纪末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消极”政策。另一方面,又为在战后远东格局中美国抗衡苏联提供了可靠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在外交上的一大成功。它的深远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当时美国在军事上的需要。因为1945年2月,苏联红军已经占领了东欧的大部地区,在雅尔塔会议上,当涉及到战后德国、波兰及德国赔款等问题方面,“总统显然考虑到他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影响苏联在东欧的行动,所以愿意承认东欧属于事实上俄国势力范围之内。罗斯福认为,作为对应条件,苏联应当承认在西方和东亚有一个强大得多的英美势力范围”⑨。美国渴望战后控制中国,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成为其政策实施的障碍。要统一中国的武装力量,获得对中共军队的控制权,就必须取得苏联的支持和允诺。赫尔利在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相信,苏联的影响将支配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如无苏联的支持,则中国共产党将以一个政党的地位参加国民政府”⑩。罗斯福力求在雅尔塔作成一笔交易,承认苏扩大其势力范围的现实,以便取得战后苏联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保证以及与美国在外交方面的全面合作。美苏划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美国通过对蒋介石的支持,得到了中国的绝大部分,苏联得到了小部分,即外蒙古独立和在中国东北的权益。雅尔塔协定只是对双方实力的认可罢了。第五,有利于蒋介石战后统一中国。罗斯福认为雅尔塔协定不仅对美国有利,而且对蒋介石也是一笔很合算的交易:苏联不仅以武力帮助中国获得解放,而且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这对于处心积虑准备内战,但又担心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蒋介石来说,真好比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后更加有恃无恐了。 从以上分析可知,雅尔塔密约是符合美国利益的。那么,苏联方面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首先,苏联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斯大林从1944年10月以来就不断地提出对日作战交换条件,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条件,那苏联人民将难于理解为什么苏联要对日作战。德国威胁着苏联自身的生存,因而苏联人民对于同德国作战的意义着有很清楚的认识;但他们不会懂得苏联为什么要去攻打日本。不过,如果能接受他的政治条件,这件事就可以较为容易地用涉及国家利益的理由向人民和最高苏维埃进行解释(11)。这里所说的“国家利益”,就是要恢复沙俄在1904年对日战争失败后放弃的在中国所攫取的权益。斯大林把自己摆在沙皇继承人的位置上。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的“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同日,斯大林发表《告人民书》,内有“1904年俄日战争时俄军的失败,给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回忆……我国人民相信并在等待着总有一天日本会被打败,污点会被洗清。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等语。斯大林提出交换条件完全违背了苏联政府在1919年和1920年先后两次宣布的对华声明中的原则和精神。那两次声明,决定废除沙皇政府同日本与中国签订的掠夺中国领土、租界的条约,并且将掠夺物无偿地归还中国。声明给予中国人民很大鼓舞,人们对此尚记忆犹新。 其次,苏联明确向美国保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统一中国。人们不禁要问,在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中,社会主义的苏联怎么会和美国一道支持蒋介石呢?它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第一,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对中共缺乏深刻的了解和信任,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过低地估计中共的力量以及中国革命成功的可能性。从斯大林到莫洛托夫,都不把中共看成真正的共产党人。莫洛托夫在同赫尔利谈话时认为,中共“只是对于他们的经济情况不满意的一种表示,一旦他们的经济情况改善,他们就会忘记这种政治倾向。”(12)同对待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样,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要求中共对蒋介石只联合,不斗争。然而,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遵义会议后渐渐摆脱了事事依靠、听命于共产国际苏联的做法,根据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对于苏联始终把自己看成共产主义阵营中的楷模的尊严是一种“不恭敬”的表现。苏联急于向外界表白他们与中共没有任何联系。中共七大召开后,苏联各报均未报道此消息,这决非偶然疏忽所致。第二,这是苏联根据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从它的整个战略要求出发的,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中国抗战初期,苏支持国民党,认为国民党有力量,且有英美支持,利用国民党力量可以拖住日本,免去后顾之忧。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仍认为国民党将会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因此希望通过与国民党政府订立友好条约,既可彼此和睦相处,又可在东北地区取得一定的权益,同时,还可取悦于英美,继续维护战后大国合作,创造一个有利于重建苏联经济的稳定的国际环境。有这么多的“好处”,苏联何乐而不为呢?第三,苏联在亚洲推行了一种“安全带”政策。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希望战后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休养生息,这样,它一方面想尽力维持战时的苏、美、英联盟,同时又处处为战后俄国自身的安全着想。在解决了苏日矛盾之后,苏联在远东边境安全的威胁自然来自美国在远东的霸权欲望。因此,为增强其实力,它情不自禁地提出恢复沙俄时代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以及维持外蒙古现状的要求,为自己从中亚到远东筑起一条边境安全带。然而为了取得这一势力范围必然会同美国利益冲突起来,因此它通过对日作战,特别是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取得了美国的“谅解”,从而保持苏美各自在远东和中国的势力范围,极力设法消除战后东方来自美国对自己的安全威胁,求得彼此在远东相安无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及其东方战略意图出发,以中国的主权作交易,划分势力范围,达到某种均衡而缔结了雅尔塔协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