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论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世界现代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 黄安年 参加讨论

笔者的《20世纪的现实与高中〈世界历史〉课本》①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中学和高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鸣。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上要求改革世界现代史教学的强烈愿望。六年前我在一篇关于高校当代世界史学科建设的短文中呼吁《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②,该文虽然谈的是高校和当代的情况,但对中学和现代世界史,其基本思路同样是适用的。本文就如何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学的世界现代史发表一管之见,以便引起学术界、普教界更多的关注。
    问题的提出--改革势在必行
    社会实践和人们的直觉都表明本世纪的变化是史无前例、令人目不暇接的,怎样认识这个大千世界,是五花八门的。然而,人们深感理论滞后、史学研究滞后、普教历史学科教育滞后的现象是相同的。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③。我以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世界现代史,这是我们建设世界现代史即20世纪史④的基本立足点。首先,它要求我们的世界现代史要正确反映20世纪的世界的现实,适应面向21世纪未来的需要,从20世纪的实际来界定处于20世纪的时代特征。不能把未来的可能性说成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也不能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看不到发展的大趋势。其次,它又要求我们的世界现代史胸怀国情,立足球情,把国情和球情紧密地联系起来。离开国情,高谈球情就会失去我们的明确目标,而离开球情来谈国情则是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南辕北辙的。再次,它还要求我们的世界现代史要借鉴当今东南西北各国的史学研究精华,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世界史学。众所周知,重视当代世界历史和潮流的研究,重视全球性的整体性研究,重视史学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学科相联系的跨学科研究是世界各国世界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这是我们在建设世界现代史学科时应当借鉴的。人们看到在这几个方面,我们现行世界现代史课本的差距是明显的。
    构造一种特色--现代世界史体系的时代特色
    世界史或世界现代史,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的内涵和外延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⑤在20世纪前,人们心目中有当时的世界现代历史的框架和观念。但是由于世界一体化和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真正把全球作为整体,作为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在20世纪的地球上,不仅是世界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而且和一体化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的多元化也更为明显了。在今天研究世界现代历史仅仅限于政治和经济状况的阐述是不够的,仅仅把研究的触角从传统的西欧、苏联、北美、日本以至扩大到亚非拉广大地区也是不够的。它不是一个地区重点阐述的增减或转移,不是像拼盘似的“地区+阶段+线索=现代世界史”,也不只是时限从四五十年代逐步下延到六七、八九十年代。作为世界现代史的体系,有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体系、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中心的体系、也有以苏联社会主义为中心的体系;有政治史、国际关系史体系,也有两大阵营体系;还有以纯社会主义为中心的体系;也还有以纯社会发展史为中心的体系等。这些各自不同的体系,固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不能说很好地反映了20世纪的真实全貌和时代特色。
    笔者以为我们的世界现代史体系应该具有时代特色。这种特色集中表现为全球性的一体多元趋势,它首先考察的是影响全球的各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同时考察多元化特色在各个领域的体现;表现为当代世界主潮流和全球性问题;表现为中国在全球地位的上升;还表现为不仅充分阐述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演变及其规律性发展,而且重视生产斗争的发展及其规律性变化,重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全球变化。
    坚持两项标准--实践第一标准、社会生产力为主标准
    实践标准在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中是必须坚持的一项是非标准,它实际上涉及在学术和教育领域要不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路线的问题。是本本第一,还是实践第一?根据什么标准检验我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民族主义和现时代特征(包括现代国际关系)的认识正确与否?归根到底只能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本本怎么说,某某人怎么说。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只是按照过去的本本办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难以成功,马克思主义也就谈不上创造性的发展。再说不同本本的是非鉴定也是根据实践,而不是它的权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无疑是我们在建设世界现代史时应该遵循的,然而这并不是要我们僵化地理解为马克思、列宁的每句话都符合当前甚至当时的实际,认为我们只要对80年前的结论照办就行,不必接受实践的再检验、补充、修正和发展。我们现在的理论滞后是和这种僵化地对待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关的。陈云同志提倡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我们应当学习的⑥。
    至于生产力标准,这是从中共七大就谈起的、经历了半个世纪多次反复、来之不易的划分是非标准。1945年毛泽东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⑦邓小平1992年初又一再强调:“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⑧这里强调的都是生产力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制约标准、阶级斗争标准、阶级属性好恶标准、党派标准或生产力和阶级属性二元标准。不坚持这个标准也谈不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现代民族主义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正确阐述和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至于生产力标准如何判断,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以为它应包含:综合考察社会生产力水平;重视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经济指标;重视对科学技术水平及其社会影响的考察;重视对国民经济管理水平的考察;重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的总体考察;重视对人口流动和人口的身体、文化素质的考察,重视对经济和自然环境及资源的考察;重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考察;重视政府和社会集团对发展经济的政策的考察等。把生产力水平的综合考察,简单理解为只是对几项经济指标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