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苏联出兵波兰与英国的反应(2)
然而,战争形势的进展出乎英国的预料,波兰的迅速遗退打碎了英国的如意算盘,使它不得不开始考虑寻找一个新的、可以替代波兰的盟友以维持这条正在消失的东方战线。不言而喻,战前一度与英法积极筹建反德统一战线的苏联此刻自然成了英国的首选对象。但是,英国战前一再推行的绥靖政策已使其错失良机并且令英苏关系产生了裂痕:8月23日,苏联放弃了与英法联合对德的努力,转而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这是苏联回敬英法绥靖分子的当头一棒。此举不仅使英法在与德国的私下交易中失掉了一张俄国牌,而且使英法面临与德国冲突的危险。正如英国自由党领袖辛克莱点明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含义是“希特勒今后的领土要求,将不在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在大英帝国来找寻。”[⑧]事实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战。苏联则宣布中立,置身事外。这使英国的绥靖政策彻底落空。面对形势的急剧恶化,英国日益意识到争取苏联合作的意义,并且作了初步试探。大战爆发后不久,英国政府便授命驻苏大使W·西兹探寻苏联是否可能为波兰提供战略物资或允许英国的援波物资过境,结果发现苏联对此毫无兴趣。[⑨] 绥靖政策的后遗症为英国谋取与苏联的合作设置了障碍,而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又为英国排除障碍提供了一个机会。 苏联在波兰的行动无疑加速了波兰的灭亡,这对于英国来讲是沉重的一击。同时,苏联在进兵波兰过程中与德国盟友般的合作更令英国忧虑。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巴特勒明确指出:“苏德的合作将对英国形成可怕的危险,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加以避免。”[⑩]但英国在忧虑之中又看到了争取苏联合作、重建东方战线的希望。因为苏德在波兰领土上的直接对峙增加了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对英国分化苏德是有利的。英国军方早在9月17日向内阁递交形势报告中便指出了这一点,强调苏德间缓冲国的消失增加了二者离析的机会,因而在苏联出兵波兰问题上不用惊慌。[①①]英国下院议员罗伯特·布思比强调在处理该问题上要抛开道义先考虑国家利益,主张谅解苏联,因为在英国需要一切可能的援助时谴责苏联将有损英国的利益。[①②]英国驻苏大使西兹也主张在苏联出兵波兰问题上应采取慎重态度。他强调赢得苏联的合作将不仅可以增加对德国作战的实力、保护英国的利益,而且对波兰也会有所帮助,故与苏联保持全面关系并利用任何可能使苏德疏远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①③]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在9月25日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明确地指出了苏联出兵波兰对于建立一条新的东部战线的意义,他解释道:“他们(指苏联)现在已和德国在边界相对峙,而德国要想不防守这个东部战线是决不可能的。它必须留驻一支庞大的德国军队加以防守。……因此一个东部战线是可能存在的。……就现在所能作出的判断来说,俄国的行动所产生的反应,……是有利的。”“我们现在实行的政策,就是要鼓励建立这条战线,增强这条战线。”“这种政策是绝对正确的,这种政策意味着要同俄国重新建立关系。”[①④]10月1日,丘吉尔在广播讲话中对苏联在波兰的行动表示谅解。他说:“我们本来可以希望俄国军队以波兰的友邦和盟国的地位、而不是以侵略者的身份,驻守它们现在的阵线,但俄国军队所以要驻守在这个阵线上显然是为了本国安全的需要,以防御纳粹的威胁。无论如何,这里有了一道防线,而且令纳粹德国不敢进攻的一道东部战线已经建立起来了……”。[①⑤]英国首相张伯伦也表示他在苏联出兵波兰后对形势的分析,看法与丘吉尔“完全相同”。[①⑥] 基于上述考虑,英国在苏联出兵波兰以后所关心的就不是如何拯救波兰,而是如何避免与苏联直接冲突,为增进英苏关系重建反德东部战线而留有余地。要作到这一点,英国政府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设法避免在苏联出兵波兰问题上承担义务;二、平息国内舆论。值得英国政府庆幸的是1939年8月25日签订的英波互助条约及波兰的“现状”为它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 英波互助条约及附件规定了英国对于波兰的安全负有保证义务,但这种义务是有限定的。条约正文第一条规定:“缔约一方如因受到一个欧洲国家的侵略而进行战争,缔约另一方将立即对进行战争的缔约一方给予全力的支持和援助。”[①⑦]但此条约附带的秘密议定书的第一条第一款却对该条的适用范围作了限定,指出正文中“一个欧洲国家的措辞应被理解为德国。”[①⑧]这样便使英国只有在德国入侵波兰的情况下才承担上述义务。而对于德国以外的国家,附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如果与缔约一方发生冲突的是德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缔约双方将就共同采取的对策进行磋商。”[①⑨]因此,在苏联进兵波兰问题上,英波互助条约的附带议定书便为英国采取灵活政策留下了余地。波兰方面曾试图将英波互助条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苏联。9月17日,波兰驻英大使向英国外交部表示,由于秘密议定书中对于“除德国以外的国家”的指向并未确定,故应包括苏联。同时辩解说:“尽管陛下政府可能一贯注意意大利,但波兰政府则一贯担心苏联。”[②⑩]但是波兰的要求并未被认可。同日,英国外交部副政务次官兰斯洛特·奥利芬特向内阁报告说不能接受波兰的建议,他解释说“苏联侵略波兰并不涉及1939年8月英波协定,因为协定中的欧洲强国已被双方确认为德国。”[②①]9月18日,波兰政府正式递交照会敦促英国履行互助协定,并声明“波兰政府保留请求其盟国立即履行条约产生的义务的权利。”[②②]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则予以明确的拒绝,他表示任何企图将条约解释为适用于苏联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并指出:“我们有自由作出自己的决定并且有决定是否对苏宣战的自由。”[②③]在同日内阁讨论苏联出兵波兰问题的会议上,哈利法克斯又重申上述观点,强调对苏政策应慎重。最后,内阁决定将英国的行动限制在发布一份声明。 1939年10月19日和26日,英国外交部政务次官巴特勒与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先后就英国对苏政策回答下议院和上议院的质询时又重复了同一条理由,即在英波互助协定签字时,“波兰政府和英国陛下政府都理解到,协定应只适用于遭到德国侵略的情况。”[②④]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又强调苏联出兵波兰的益处,并且抓住苏德新边界线大体依照寇松线这一点大作文章以平息国内的反苏情绪,为英国的谅解政策辩护。10月26日,哈利法克斯在上议院演讲中表示:“人们必须正视德国与苏联在波兰行动的不同,而且苏联新的西部边界是符合寇松线的。”[②⑤]他强调在如何判断俄国人占领波兰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德国人首开不宣而战侵入波兰的先例,否则俄国人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第二,苏联政府的行动,是要把俄国边界推向实际上就是凡尔赛会议时……寇松勋爵所建议的边界。”[②⑥]同时在国内大造舆论为苏联的行动辩护。保守党的报纸《每日快报》表示,“苏联的行动不会给盟国的事业带来损害。”《每日邮报》认为“苏联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原来的俄国人不落入德国统治之下”;《每日电讯》则强调“无论未来如何发展,……一支强大的俄国军队出现在希特勒的东部边界,将使他的一大部分军队在西进时被牵制住”,[②⑦]等等。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更明确地表示:“俄国军队占领的不是波兰的领土,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用武力掠夺的领土……如果把俄国的推进同德国的推进相提并论,这就是罪恶的丧失理智的举动。”[②⑧] 在一片谅解苏联的呼声中,英国政府遵循着既定的战略,坐视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仅仅于9月21日承认了波兰流亡政府,这是自9月17日以来英国给予波兰的最大的声援。而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英国的反德优先战略,听任英国采取改善英苏关系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