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德军极力掩盖其进攻苏联的真实意图,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德军动员规模之大,频繁地向苏联边境地区调兵遣将,不能不露出马脚。 尽管莫斯科掌握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大量情报,但对其判断却有很多失误和错误。斯大林和其他政治领导人不信任情报机关,怀疑这里隐藏着力图将苏联推向与德国战争的“人民之敌”。 斯大林清楚,1941年春苏军改组尚未结束,未做好战争准备,这是促使他力图推迟战争开始日期的原因。最终斯大林相信,1941年不会发生战争。[17]苏联政治领导的错误在于对敌人进攻日期判断失误,直到1941年6月22日零时30分,莫斯科才向边防部队下达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的命令,已为时甚晚,边防军指挥员接到这一命令时,战争已经爆发了。苏联军事领导的错误在于,他们计划在1941年7月20日完成第二作战梯队的部署,当1941年6月13日苏军领导意识到德军进攻迫在眉睫时,又缺乏足够证据和魄力说服斯大林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对德军进攻苏联时间判断失误的责任首先在于斯大林,他过高估计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意义,认为希特勒会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不会冒险进行东西两线作战。希特勒给斯大林的私人信件对后者的影响很大。1941年初,苏联得知德军向波兰境内集结时,斯大林秘密致信希特勒,提出此事给人造成德国开始准备对苏联战争的印象。希特勒在复信中信誓旦旦地向斯大林保证,他作为国家元首将严格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在波兰集结主要是蔽英国人耳目。尽管这是弥天大谎,斯大林则认为合乎情理。 由于斯大林对苏联情报机关抱有极大偏见,不愿全面分析各种情报,过分沉溺于自己的错误推测,固执地坚持1941年不会发生战争,是导致对德国进攻日期判断失误的决定性因素。 五 围绕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传统观点一直这样认为,德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占优势。显然,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下面的事实不难说明这个问题。 到1941年6月22日前,苏军在西部边境地区集结了186个师,2个步兵旅,4个空军陆战军团,总兵力约300万人,还有39000门炮和迫击炮,9500辆坦克和8500架飞机,所有部队均按和平时期编制,多数未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18] 到1941年6月21日前,沿苏联西部边境一线和毗邻苏联的西方国家领土上,集结了德军及其盟军157个师和19个旅,其中130个师和8个旅做好了充分的进攻准备,并部署在苏联边境附近,敌人总兵力为340万人,31100门炮和迫击炮,4000辆坦克和13000架飞机。[19] 这样,部署在西部边境和顺利集结到西部边境地区的苏军总人数逊色于德军,德军拥有的坦克和炮处于劣势。但是,德军拥有质量上的优势。后来事件发展证明,这种优势在战争初期具有决定意义。 敌人具有下列优势,其军队处于展开状态,做好充分的进攻准备,借助于苏联政治和军事领导的失误可先发制人,对尚未展开和未充分动员的苏军可实施密集分割突击,敌人在征服几乎整个西欧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伤亡极小,[20]而征服欧洲频频得手使德军官兵士气大振,更加迷信希特勒,更加迷信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进攻苏联正值德军士气最盛时期。 苏军受大清洗阴影的影响,指挥员素质下降,指挥员实际上丧失任何主动精神,军队中弥漫着一种互相猜忌、互相提防、互不信任的气氛,因而畏首畏尾,事事靠指示,这种情况在战局瞬息万变、与上级联系中断之时具有极为消极的影响,德军军官在这方面要灵活主动得多。 由此可见,敌人具有的上述优势和苏军建设、训练方面的失误,对敌人进攻方向和日期判断失误,苏军未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原因,是战争初期苏军惨败的基本原因。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为恢复元气,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注释: [1]陈启能主编《苏联大清洗内幕》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6-7页。 [2]《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件和资料》第49册,第51页,转引自格·阿·库马涅夫《严峻的战火考验》载《苏联历史》1991年第2期,第6页,第5页,第6页,第8页。 [3]《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件和资料》第49册,第51页,转引自格·阿·库马涅夫《严峻的战火考验》载《苏联历史》1991年第2期,第6页,第5页,第6页,第8页。 [4]尤·亚·基尔申,恩·姆·拉马尼切夫《1941年6月22日前夜》(据军事档案资料)载[俄]《近现代史》1991年第3期,第4页,第5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1页,第13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 [5]尤·亚·基尔申,恩·姆·拉马尼切夫《1941年6月22日前夜》(据军事档案资料)载[俄]《近现代史》1991年第3期,第4页,第5页,第8页,第9页,第10页,第11页,第11页,第13页,第16页,第17页,第18页。 [6]弗·勃科马尔《战前的军事干部》载[俄]《军事历史杂志》1990年第2期第2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