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美国1952年移民法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戴超武 参加讨论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废除排华法以及废除排斥印度和菲律宾移民的法律,使得美国重审对亚洲移民的整体政策,其结果便是导致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进一步的松动。这种松动首先表现在,为了解决战争遗留的移民及所谓的“难民”问题,以及为其冷战战略服务,美国在战后初期通过了一些特别法令。这些法令不仅强调了家庭团聚原则、通过经济文化交流解决入境问题,而且还尽可能接纳难民和流离失所人员,因而从不同的方面对民族来源限额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并为1952年移民法的制定和通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52年移民法仍坚持民族来源限额体制,从本质上讲依然是歧视和限制亚洲移民,但同美国以前的对亚洲移民的政策相比,1952年移民法中为亚洲移民设立了亚太三角区,在亚洲移民入境和亚裔集团的入籍等问题上有极大的改变,可以讲是一个进步,是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进一步松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1952年移民法不仅对亚洲移民和亚裔集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进一步改革。更为重要的是,1952年移民法的制定和实施,充分说明了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两重性。
    
    1945-1952年之间美国所实行的一系列临时性特别法令,仅仅触及了美国移民政策所存在的表面问题。由于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冷战的日益加剧,使美国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移民问题,同时也加大了修改和重新调整移民政策的难度。一方面,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移民要求进入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也存在着使移民政策更自由化的呼声。在这种情况下,参议员查普曼·雷弗科姆(Chapman Revercomb)1947年提交一份议案,要求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全面调查研究美国的移民政策。第80届国会批准了这个决议案,拨款5万美元做为研究经费。1948年大选之后,由帕特里克·麦卡伦(Patrich McCarran)代替雷弗科姆担任调查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历时两年之久,走访全美各族裔聚居区,举行了由400多人及各种组织参加的听证会,耗资达23.5万美元。最后报告于1950年3月提交国会,并成为《1952年外来移民与国籍法》,又称《麦卡伦-沃尔特法》(McCarren- Walter Act)的蓝本。
    麦卡伦委员会的报告长达900多页,[1]报告充分肯定了民族来源限额体制的有效性,认为限制西北欧以外的各国移民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关于限额优先权的分配,报告建议30%的限额应给予美国急需的各类人才,而不是美国公民的亲属及外籍人,仅有10%的限额分配给不享有优先权的申请者。对西半球移民仍然实行非限额制。关于亚洲移民,报告采纳了众议员周以德(Walter JuFF)1947年提出的建议,设立亚太三角区,给亚洲各国有限的限额,整个地区的移民限额总数不超过2000名。报告同时还提出了扩大驱逐外侨的范围。除麦卡伦报告外,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塞勒和委员弗朗西斯·沃尔特(Francis Walter)也向国会提交了有关移民的议案。由于这两个议案同麦卡伦议案大同小异,国会司法委员会决定在1951年春就上述三个议案举行听证会。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一些反对限制移民的组织也积极制造声势,提出许多建议,以期影响美国未来移民政策的制定,其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是1945年成立的移民政策全国委员会。该组织1950年出版反映其观点的研究成果--《美国移民政策的重新评价》,在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在研究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趋势的影响之后,该书认为有必要增加移民数量以防止美国未来人口增长规模的下降,因此,更为自由的移民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为此书中建议将现有的移民限额增加两倍,放宽对非限额移民不必要的限制。针对对东南欧移民和亚洲移民的歧视,《美国移民政策的重新评价》建议美国应制定一项新的移民政策,取消民族来源限额体制。[2]该组织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那些反对限制外来移民、主张采取更符合美国实际的移民政策的各界人士和组织的要求。
    在1951年春开始举行的听证会上,除为数不多的几个排外主义组织如退伍军人组织、劳联等支持麦卡伦议案外,大多数人都对麦卡伦议案持批评态度。麦卡伦议案中遭到抨击最为激烈的部分除坚持民族来源限额体制、将1950年《国内安全法》纳入议案中外,引起争论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麦卡伦议案中关于亚洲移民的条款。所有的证人,甚至包括排外组织的代表都同意结束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这主要是由于排华法令的废除、给印度和菲律宾移民限额以及战后初期所实行的一系列特别法令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同时也是美国外交上的考虑。对此,周以德指出,结束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可以在与“共产主义的斗争中赢得亚洲人民的友谊”;为了得到亚洲人民在未来的斗争中站在美国的一边,“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关键是在新的移民政策中如何对待亚洲移民,批评者认为设立亚太三角区、实行种族限额,就是继续对亚洲人民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甚至劳联的代表也指出:“这种歧视形式可能依然是我们同亚洲建立良好外交关系的一个严重障碍,并会被共产主义分子用来损害我们在亚洲的地位。”因此许多人在听证会上建议将国籍原则适用于亚洲移民。对这些批评、麦卡伦仍然坚持顽固的种族主义立场,他反驳说:“在我们美国今天仍有需要长期救济、不可同化的集团,它们一直拒绝融入美国的生活方式……它们是我们的致命敌人。”[3]其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经过长时间的听证会,到1952年初,参众两院司法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麦卡伦-沃尔特议案,但此举遭到要求改革现行移民政策的议员的强烈反对。参议员赫伯特·莱曼(Herbert Lehman)和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向国会递交一份议案,试图取代麦卡伦-沃尔特议案。莱曼-汉弗莱议案同麦卡伦-沃尔特议案的主要分歧在于:1.关于民族来源限额体制,莱曼、汉弗莱建议废除这一体制,并以1950年美国人口统计为基数,将每年移民限额增加到60万人;2.关于驱逐外籍侨民,莱曼-汉弗莱议案建议成立一个联邦机构来审查有关决定,而不是将此权力集中于司法部长一人;3.关于亚洲移民,莱曼-汉弗莱议案建议取消亚太三角区,将国籍原则适用于亚洲移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