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胡锦山 参加讨论

三、联邦农业计划在南部实施中对黑人的歧视是美国黑人大迁徙的又一动因
    由于本世纪美国农产品长期处于过剩状态,30年代新政时期,控制生产就已成为燃眉之急的问题。二战期间,农产品出口增多,过剩现象有所缓解。随着战后欧洲农业生产能力的恢复,世界农产品市场需求缩减。而同时,美国的农业由于受战后科技发展的影响,生产率又迅速提高,结果在1952年美国农业再次陷入生产过剩的危机。迫于农业危机的压力,1956年艾森豪威尔政府也袭用新政的农业政策,鼓励农田休耕,加强联邦政府对耕地面积的控制。
    一如联邦政府其他政策在南部的执行情况,南部各州在执行1956年农业缩减计划时,种族主义色彩是极为明显的。尽管这一政策本身并没有种族倾向性,但必须按照南部的社会关系结构,也就是南部特有的种族体制来贯彻执行,其结果必然是对黑人佃农和黑人农场主的歧视。根据联邦政府的农田缩减政策,美国的棉田缩减了40%,(14)南部的棉田被稳定控制在一千万英亩左右,1960年整个南部地区的棉田面积仅相当于1929年得克萨斯一州的棉田面积。(15)然而,这种卓有成效的缩减,却极大程度是在牺牲黑人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完成的。据1965年美国民权调查委员会披露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各县极为普遍的例子,“相邻土地上的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分别种植同样的作物--棉花,黑人有100英亩,白人有50英亩,县保护局抽掉了黑人80英亩,而允许白人在其全部50英亩土地上继续种植棉花。”(16)在贯彻这一政策时,黑人农场主按比例休耕的土地要远多于白人农场主。而且,根据政府政策,某农场上某一块土地停止耕种后,原在该块土地上以种植维生的佃农不得被驱逐或被骗离土地。同时,政府为休耕土地付给农场主的津贴中,佃农应领取其中一部分。但它实际上,这一政策从未得到过认真执行。例如,1966年11月,亚拉巴马州萨姆特县的一个黑人佃农在其租种土地休耕后,曾去当地县农业保护局,想要领取应付给他的那部分津贴,然而他得到的不是一张支票,而是土地主人写给他的土地收回通知,并且限定他必须在1967年1月1日前从那块土地上举家搬离,否则每月需交纳15美元的房租。(17)这正如1959年美国民权委员会在对14个州调查中所发现的:全国棉农中10%的最贫穷者仅接受1%的联邦津贴,而1%的最富有者却得到了50%的棉花津贴,(18)当时即便是拥有自己小块土地的黑人农场主,其平均最高生活指数也仅为年收入2500美元左右,但这个收入却要比白人农场主平均最低生活指数还低,无地黑人佃农更是处于贫困线下,可见黑人农民基本属于领取政府1%津贴之列。
    联邦农业政策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地吞掉南部黑人的田园,将黑人从土地上驱逐出去。政府的财力本可以为黑人提供继续在田间耕种的机会,可以,也完全有能力保证黑人佃农正常地得到应领取的津贴。但握有黑人经济生活生杀予夺大权的联邦各级机构官员却伙同南部白人大农场主、种族主义者将提供给黑人的千百万美元侵吞了,并对黑人农民威逼利诱,使无论是留在土地上的黑人还是被驱逐出土地的黑人都一贫如洗。大批黑人农民忍气吞声地被迫告别故园,前往北部和西部城市中的黑人聚居区谋生。
    四、农作物多样化和大农场集中化对黑人的不利影响
    二战以来南部农村中不利于黑人继续生存的因素还有农作物多样化和农场集中化。
    在19世纪,美国的原棉一直垄断着世界棉花市场。棉花贸易的有利可图,使南部成为主要种植棉花的地域,而黑人则是棉花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但自本世纪初以来,美国原棉在世界原棉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开始大幅度下跌。1880年,美国原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到1924年落至55%,1940年跌到43%。(19)在棉花种植不景气之时,1915~1916年发生的虫灾和水灾造成南部产棉州棉花产量急剧下降,1921年棉花收成仅及1914年的一半。1920~1925年间,全国植棉农中有27%已停止了棉花播种,(20)这使得完全依赖于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分成制黑人农民无以维生,只得流入城市。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造成世界市场的崩溃,棉价不断下跌。这样,长期以来存在于南部农业中的作物单一化问题进一步恶化。自此之后,南部开始由单一作物种植转向农作物多样化。二战的爆发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大豆的生产和消费,大豆取代了因战争而断绝的一些进口油类及某些食品的供应。1941年联邦政府对大豆实施的价格支持计划和农业部的大力倡导加速了南部许多棉田向大豆产地转变。从1941年到1977年,大豆种植面积由580万英亩扩大到5800万英亩,产量由1亿8百万蒲式耳增至多于17亿蒲式耳。美国70年代在出口农产品中,大豆已占据首位。(21)在这一过程中,大豆产地扩展到南部过去大部分棉田中,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已成为美国大豆的主要产地。
    除大豆外,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也在南部发展起来。如稻米成为阿肯色和得克萨斯的基本农作物,佐治亚、北卡罗来纳和亚拉巴马成为花生的主要产地。
    应该承认,在南部实施的农作物多样化对南部的经济发展极为有利。但对黑人来说,多样化却是又一个促使黑人背井离乡的因素。传统上,南部黑人主要从事棉花种植,南部的种族等级制几乎不允许黑人掌握其他农业知识。在开展农作物多样化后,南部各州白人农民被鼓励参加农业知识培训班,并得到政府的财政援助,使他们迅速掌握饲养牲畜、禽类或种植其他作物的技能。而黑人却不被这些培训班接纳,也得不到政府的资助,除了极少数黑人自耕农仍留在不断缩减的棉花农场上外,大部分黑人只得到城镇另觅生路。
    进入20世纪,农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小农场竞争不过大农场和高效能的农场,以致纷纷破产。在1940~1969年中,美国由3007000个农场减为1161000个,这二十年中美国共减少了55%的农场,而南部减少了61%的农场,黑人农场则有87%被吞并。1920年时,黑人拥有925710个农场,1940年降为681790个,1950年减至559980个,到1970年,仅剩有87393个黑人农场。(22)在这一大农场集中和小农场贫困化并最终被剥夺过程中,原农场上的劳动力却被摈弃,无依无靠的黑人小农场主和大批不再被雇用的黑人农业劳力只得远迁他乡,汇入了黑人城市化的浪潮。
    对于由上述诸多农业因素造成流离失所的黑人农民来说,重新安置是极为困难的。他们既没有资本,也就几乎不可能再在其他农业地区安顿下来,唯一可能的出路是在工业地区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但是,当大多数黑人迁出农村来到南部城市后,南部城市中非熟练工人就业竞争加剧,而且,南部城市中长期以来落后的经济环境和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也十分不利于黑人立足。为谋生计,大多数黑人不得不继续从南部城镇中迁出,迁往美国北部和西部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这些黑人连同其他因社会、政治、经济等种种原因迁离南部的黑人,本世纪以来总计达600万人,其结果便是形成了美国黑人地理分布与阶级构成上的大变化,并深深地影响了美国黑人与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