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泰国早期青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夏考古》 傅宪国 参加讨论

二、泰国冶金考古课题组(TAP)的主要收获
    农诺他和班清遗址的发掘,使考古学家们对泰国的青铜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困惑,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农诺他和班清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的年代是否准确可靠?泰国早期的矿物开采和金属冶炼情况怎样?在何处开采和冶炼铜矿?史前铜矿与聚落有什么联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探讨泰国史前冶金术的起源与发展,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等机构的资助下,自1984年起,泰国艺术厅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意大利东方艺术研究所等外国学术机构合作,设立了“泰国冶金考古课题”(The Thailand Archaeometallurgy Project,简称TAP),在泰国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泰国东北部地区
    TAP最初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泰国东北部地区。1984-1985年,TAP对黎府(Loei)和廊开(Nong Khai)地区进行了调查,企图在泰国这一矿藏丰富的地区探寻早期采矿和金属生产的遗存。他们在这个地区发现了许多古代采矿遗址,并于1985年,对廊开府普隆(Phu Lon)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这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被发掘的史前采矿遗址。
    普隆遗址位于湄公河岸边,由两个低矮的小山组成,编号为普隆Ⅰ(Phu Lon I)和普隆Ⅱ(Phu LonⅡ)。TAP的发掘仅限于普隆Ⅰ遗址。由于该遗址包括了不同时代、不同功能的几个区域,发掘者将其分为“下坪”(Lower Flat)、“孔雀坪”(Peacock Flat)、“上洞”(Upper Caves)、“陶器坪”(Pottery Flat)、“地堡山”(Bunker hill)和“班诺伊村”(Ban Noi Village*等六个小地点。在“下坪”、“孔雀坪”和“上洞”三个地点发现了几个矿井和坑道,发掘者认为,从矿井的结构来看,至少存在着两种采矿技术:山上部的一些圆形矿井是用石制工具挖的;山下部狭窄弯曲的矿井则是用金属工具挖的。地层中发现的石棰和井壁上留下的金属工具痕迹,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在“下坪”东部边缘的一个矿井里还发现了一个陶豆,从其形制来看,属于公元前第一千年间。“下坪”西部边缘的一个矿井中有木炭遗存,碳十四数据为公元前830-前590年。钻探表明这里的地层最深处达10米,TAP发掘的探方并未到底,平均在3-4米左右。堆积物主要是矿物碎屑,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由火成岩河砾石制成的挖矿和碎矿工具以及大量的绳纹陶片。部分探方中的矿石碎块层之间隔有一层纯净的沙层,表明采矿活动曾经中断过。“下坪”地点最重要的发现是两块铜块,可能是铸铜过程中溅泼出的。成份分析表明两块都是锡青铜。
    大规模的发掘集中在“下坪”东北部的“陶器坪”。在1984年对该地点的试掘中,获得了一个碳十四数据,年代为公元前450-前395年。只有一层堆积,范围60×90米,厚几公分-50公分。1985年发掘发现了大量的绳纹陶片、木炭、孔雀石碎块、石质碎矿工具、石砧、磨制石器、石环、70余个坩埚碎块(部分碎片上还带有铜渣)、2个沙石范和陶范。大量的石制工具、石砧、孔雀石和硅卡岩碎片散布在地表,表明该处主要是加工和选矿区。而大量的坩埚碎块、木炭和陶、石范的存在,则说明该地点也曾有过炼铜活动,但是,炼渣却发现的很少。该区目前公布了三个碳十四数据:地层底部的木炭数据为公元前1750-前1425年;另两个木炭数据为公元前1000-前420年和公元前790-前275年。
    另两个发掘点是地堡山和班诺伊村。地堡山是开矿和碎矿石的地方,在这里的硅卡岩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碎石英、绳纹陶片、石锤、石砧等。地堡山遗址的大部分,几年前已被部队修地堡和壕沟时所破坏。共有两个碳十四数据:一个为公元630-公元1045年;一个为公元前390-前5年。发掘者认为,由于在遗址中没有发现历史时期的遗物,前一个数据要么代表了该遗址使用的下限,要么出土木炭的地层在修地堡和壕沟时被扰乱了。位于普隆山脚下的班诺伊村遗址,也是一个矿石加工点,这里的地层堆积主要是硅卡岩碎片,同时发现了绳纹陶片、矿渣、坩埚碎片等,在地层底部还发现了一个空柄铜斧。碳十四数据为公元前1100-前615年(16)。
    普隆遗址的发掘,第一次证实了在东南亚地区史前时期铜矿的存在。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这里的采矿和冶炼活动一直持续到历史时期。普隆遗址的发掘资料,目前正在进行实验室分析,分析及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史前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并重新构建金属冶炼的过程。
    普隆遗址位于呵叻高原的西北边缘,距已经发掘的班清、农诺他、班纳迪等遗址不远。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坩埚与普隆遗址的同类物相同,其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估计居住在呵叻高原上的史前村落里的人们都是从这个铜矿得到的铜。
    2.泰国中部地区
    1986年,TAP调查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泰国中部地区。同时在该地区工作的还有另一个课题组--“泰国中部考古课题”组(Central Thailand Archaeological Project,简称CTAP)。他们先后在华富里(Lop Buri)附近发现了塔坎(Tha Kae)、农帕外(Non Pa Wai)、尼肯翰(Nil Kam Haeng)、卡富卡矿(Kha Phu Kha Mine)、农玛腊(Non Mak La)、会延(Huai Yai)等采矿、冶铜和居住遗址,并进行了试掘和发掘。
    (1)塔坎遗址
    1980、1983、1989、1990年前后进行了四次发掘,后两次发掘由意大利东方艺术研究所和泰国艺术厅联合进行。其堆积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发现有墓葬,出土刻纹陶罐、绳纹陶罐、磨光红陶钵、贝珠、贝镯、石镯、磨光石锛和残青铜手镯等。大量的石镯碎块和石芯表明石镯是在当地制造的。所出陶器与农帕外一期的相似,年代在公元前第二千年间。第二期,也发现了墓葬,并出现了新的陶器类型、玻璃珠、青铜器、铁器、铜锭和陶质合范等。在一座墓葬中一件铁器和薄壁的青铜钵共出。第三期,为原史时期和历史时期的初期(17)。
    (2)农帕外遗址
    农帕外遗址位于班灰彭(Ban Huai Pong)村东约1公里,为一馒头状的土丘,地层堆积厚4米,面积5公顷。发现于1984年,1986年TAP课题组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发现陶器、磨光石斧、用石或海贝制做的手镯、动物遗骸、少量的矿渣、坩埚碎片等。另外还发现了14座墓葬,其中一座成人墓随葬一副陶合范,另一座墓随葬一块赭石和一件带柄铜斧。碳十四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第二期,主要的堆积物是矿渣(厚度达3米),除出土少量铜器外,尚有铜矿石碎块、残坩埚、杯形和平底锥形铜锭陶范、合范等。农帕外第二期目前共有四个碳十四数据,上层下部有三个:公元前1690-前1225年、公元前1450-前1136年、公元前1270-前800年;上层中部一个:公元前834-前530年(18)。农帕外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泰国发现的最大的冶铜遗址,皮戈特(Vincent C.Pigott)和纳塔平杜(Surapol Natapintu)估计,该遗址每年可生产972公斤铜(19)。但遗址中铸器用的范比较少见,没有发现铜锭,也极少发现铜制品。发掘者认为,农帕外遗址主要是生产这种易于称量的铜锭,并将它们运送到外地,用于交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