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俄国扩张评价新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董继民 参加讨论

俄国扩张往往与外交和军事斗争连在一起,使之复杂化、尖锐化。15世纪末欧洲最终形成一些大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俄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只有德、意处于分裂状态。此时国家利益被视为政治的最高准绳。因而各国为了国家利益,不惜采用外交和军事手段。
    16-18世纪的欧洲,形成三个矛盾焦点,大多与俄国都有联系。第一,争夺殖民利益。包括西欧诸国的扩张、英国的扩张和俄国扩张。俄国占其一。第二,东方问题。东方问题即欧洲列强与土耳其的关系问题,亦即瓜分土耳其遗产问题。俄国深深陷入东方问题之中。第三,欧洲东北部争夺波罗的海霸权的斗争。俄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俄瑞“北方大战”才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时,三个焦点彼此交错,相互影响,随时都有燃起战争的危险。[⑧]
    
    俄国扩张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两面性。
    首先,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而言,无疑具有明显的侵略性与掠夺性。
    俄国扩张掠夺了西伯利亚人民的土地。西伯利亚并非“无主的土地”,它属于西伯利亚的10个民族。西伯利亚北部居住着萨莫耶德人(涅涅次人、艾涅次人和恩加纳善人)、汉特人和曼西人、谢尔库普人;西伯利亚东北部(即东北亚地区)居住着亚细亚人,即尤卡吉尔人、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和伊杰里门人(堪察加人);西伯利亚西部和南部有突厥人,即鞑靼人、阿尔泰人、吉尔吉斯人等;黑龙江流域有达斡尔人、赫哲人和飞雅客人等。此外,雅库特人住在勒那河中游及其一些支流,布里亚特人居住在安加拉河及其支流沿岸;通古斯人居住在西起叶尼塞河东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7世纪西伯利亚的少数民族总人数为20至22万左右。[⑨]
    俄国扩张破坏了西伯利亚人民的文明和生产力。西伯利亚各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俄国扩张并非是“传播文明”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而是干扰了西伯利亚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方式。按生活和生产方式,西伯利亚民族可分为两类:居住在西伯利亚南部的民族以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北部地区和东北部的民族以渔猎和养鹿为主。南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俄国入侵之前,那里也已有几个较大的民族,如布里亚特人、吉尔吉斯人、阿尔泰人、鞑靼人等。这些民族的生产力、社会制度和文化水平都远比西伯利亚北部民族发达。西伯利亚北部和东北部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物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些。
    按社会制度而言,17世纪西伯利亚民族有以下几种类型:有的已进入封建社会,大多数处于奴隶制阶段,有的已组建国家。而大多数民族处于民族阶段。[⑩]历史事实证明,西伯利亚土生土长的民族,是这块土地的真正主人。
    俄国使用武力强迫合并了这块土地,而并非“自愿归附俄国”。俄国用武力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占领了鄂毕河流域。1600年根据沙皇戈都诺夫的指令,秋明首领费多尔·奥西波夫·亚诺夫在图拉河畔建立了叶潘岑城,即图林斯克城。整个鄂毕河中下游和额尔齐斯河中下游均并入俄国版图。[11]接着,俄军进驻叶尼塞河,在勒那河及东北亚进行殖民扩张活动,占据贝加尔湖地区和入侵黑龙江流域。用“火的战斗”征服楚科奇族,战胜堪察加人,亦兼并堪察加半岛。
    俄国对西伯利亚人还进行经济盘剥。主要手段是征收实物税。俄国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说:“俘虏西伯利亚人,令尔等为朕缴纳实物税。”[12]据统计,16-17世纪西伯利亚毛皮的收入约占俄国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13]随着货币关系的发展,1727年7月8日(俄历6月27日)沙皇谕令西伯利亚人可用货币代交实物税。[14]为了加强毛皮税收,1763年俄国政府在托博尔斯克设立了实物征收与检查机关--雅斯克委员会。据统计,1828-1834年间,雅库特地区的赋税几乎增加了两倍。[15]
    实物税的征收是沉重的、野蛮的,有时又是狡猾的。这是因为第一,实物税以毛皮为主,也有各种牲畜和财物。在毛皮方面,主要是海龙皮、狐皮、鹿皮、松鼠皮,其中貂皮居多,最为珍贵。游牧业民族通常交牛羊马匹作为实物税。第二,实物税分定额和非定额两类。定额税按人丁及职业性质交纳。政府规定,男人从18-50岁为纳税民,每人每年交1-30张貂皮不等,年老病残者及盲人可免。后改为16-60岁,不足16岁者减半。连四、五岁儿童也不能幸免。非定额实物税,一般叫“赠品”或“礼品”,主要送给上司官长的,无定量限制。当时礼品奉送成风,人民负担苦不堪言。第三,加强税收点。税收点有三种,一是冬营地,即税收的集中地。二是税吏前往居民点收税;三是税民或乡吏直接交县城交税。第四,捕捉当地人质和逼迫效忠宣誓。俄国殖民主义者往往采用捕捉当地头人或长老的办法,作为征收实物税的抵押,逼迫交税。同时采用一种逼迫少数民族进行效忠沙皇的宣誓,以交纳实物税。第五,采用怀柔政策进行“赏赐”与“宴请”。俄国官兵常常代替沙皇,在各地赏赐给税民锡盘、碟、铜锅、斧、刀、锯等,物品一般由国库支付。同时在税民或头人交税时,政府官员宴请他们。[16]
    实物税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税制。它之所以被延用二、三百年之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这种税制符合西伯利亚的历史和民族状况,二是俄国地域辽阔,鞭长莫及,而此种办法有利于殖民。
    其次,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高度来看,俄国扩张具有两面性,客观上还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年青的俄国扩张,是一个精神饱满的人口迅速的国家占领邻近几乎是空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波浪式的,10-12世纪是第一个盛期。俄国人从他们的老家扩张到伏尔加河流域上游及其以外的地区,特别是向东北部的扩张,12世纪在新占领区,新建一个城市--莫斯科。16世纪以后是经二个扩张盛期,他们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山之间的地区扩张,在跨越乌拉尔山后,占领了几乎渺无人烟的地区。至1650年到达太平洋。
    第二,扩张与统一相连。当以基辅为中心出现国家形式的时期,俄国的土地被分成许多小小的几乎是独立的公国。而且大部分原来的本土被立陶宛人和波兰人征服了。但他们抓住了鞑靼人征服俄罗斯土地的主要部分时所造成的机会,扭转分裂的局势,各小公国重新团结在莫斯科公国周围。这同以首都巴黎为中心古代法国的统一,以卡斯特尔和阿拉贡为中心的西班牙的统一,以皮蒙特为中心的意大利统一,以勃兰登堡普鲁士为中心的德国统一,都一模一样。俄罗斯各公国的统一完成于15世纪,而收复失去的省份,则延续到18世纪末叶。作为一个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应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第三,俄国扩张是把若干发展迟缓的国家纳入俄国政治经济势力范围,来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高加索、中亚和远东。但格鲁吉亚除外。因此俄殖民帝国的形成,同西班牙、葡萄牙、美国、法国殖民帝国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起码是相似的。这一过程虽充满暴力和侵略,但也不自觉地把某些先进的生产力带进落后民族。
    第四,俄国扩张是内陆国家寻求出海通路的过程。俄国人原来的本土,有出入波罗的海和黑海的通道。直到瑞典人占领涅瓦河口切断交通线之前,诺夫哥罗德和德国北部的汉萨同盟各城市之间的商业贸易一直很活跃。横越黑海同拜占庭的贸易就更重要了。后来这条通路被土耳其血统的游民切断了。为了恢复直接通向欧洲的出口,在彼得一世的指挥下,进行了“北方大战”,并征服沿波罗的海东岸后来叫作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土地,加上今天芬兰的一小片土地。当时这些土地是瑞典的一些省份。同样对土耳其的战争也是为了获得出黑海的通路。因为在土耳其扩张的极盛时期,它获得了北部的沿岸。除土耳其的附属国克里米亚外,俄国的征服只意味着换个主人。这虽然是一种扩张,但在当时,这种扩张被认为是一种民族政策的合法目标。
    至19世纪末,俄国扩张的历史倾向看来已到了终结的阶段。1815-1914年,俄国西部边界实质上没有变动。1860年稳定下来。1870年以后,只在高加索(1878年)和中亚(1885年)有过小规模的调整。20世纪初,俄国恢复了扩张主义倾向。它同日本作战,目的是取得在满洲或许在朝鲜的无可争议的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它宣布一项和平计划,这项计划包括不仅获得土耳其亚洲部分的海峡和一大片土地,而且也获得加里西亚东部。[17]当然这种扩张主义的复活,决不是俄国所独有的现象,而是帝国主义列强刮起的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五,俄国征服西伯利亚,为日后开发西伯利亚奠定了基础。这正如美国的扩张与西进运动的关系一样。当然,开发西伯利亚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的事。这种开发首先使俄国经济基础向东方转移。出现了向东方流动的人口浪潮。1959年调查表明,1939-1959年间,俄国欧洲部分人口增长200万人,而其亚洲部分人口上升大约1600万人。与人口移动的同时发生的是,西伯利亚的工业化。俄国亚洲部分能源的丰富又使经济起飞成为可能;而德国二战的入侵和从战略上的考虑,又为这种发展提供机遇。[18]其次,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拔地而起。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在20世纪初,只不过是一个村落,它位于鄂毕河和横贯西伯利亚铁路的交叉点上。革命时期发展为一个小城市。20世纪30年代,由于建造一个农业机械工厂,新西伯利亚的工业发展加速了。但它的真正繁荣,是由于德国进攻俄国和随之而来的工业机械和熟练工人迁往西伯利亚所促成的结果。[1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