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彼得一世矛盾性格论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 赵士国 参加讨论

4.文明与野蛮
    彼得一世是文明的但又是野蛮的。他向往西方文化,一方面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号召国民从生活习俗、风尚、礼仪等方面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力图改变俄罗斯千百年来形成的呆板、保守、落后和野蛮的现象。他倡导人们刮胡子,穿短装;鼓励妇女走出幽居的深闺,参加社交活动;他颁布《青年正镜》的文件,对人们吃饭、穿衣、言行、举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他创办报纸,建立图书馆、剧院、博物馆,建立世俗技术学校,筹建科学院等大量文化设施,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即提高文明的程度。他希望俄国人也象西欧人一样有文化、讲文明、懂礼貌。彼得一世文化领域的革新措施带来了俄国人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西方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在俄罗斯得以广泛传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彼得本人也极力想学得文明一点,然而不文明的行为却不时表现出来。第一次出访西欧期间,有一次,彼得应布兰登堡选帝侯夫人索菲娅·夏洛特之邀出席晚宴。在餐桌上,他的不合礼仪的表现,使这位曾在凡尔赛宫里呆过两年,受过法国文化熏陶的贵妇感到很奇怪〔7〕。他用手抓食品放进口里, 以至菜汁沥沥拉拉地洒了一身,他也不会使用餐巾。不熟悉他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粗鲁的俄国庄稼汉。彼得还常常和他的朋友们纵情豪饮,每次都要喝得酩酊大醉。宴会上打架斗殴,叫喊辱骂等现象司空见惯。1717年,彼得在法国访问。一次围猎活动之后,他大吃大喝,狼吞虎咽,眼球外突,似乎要掉出来。离席后他上了四轮马车,不断的呕吐把车座弄得肮脏不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后来这样说:“我记得有人告诉杜博伊红衣主教,说沙皇是一个具有非常的荒唐怪癖的人,实际上只配在荷兰的舰船上当一名工头”〔8〕。彼得常常在工地上忙碌, 他除了自己操刀弄斧外,还经常手持一根粗短棍,在工地上转来转去。他不时挥舞这根木棍,惩罚那些他认为懒惰的人。这时的沙皇的确象一名凶恶的工头。
    二、彼得一世矛盾性格因由分析
    人们对彼得一世身上表现的矛盾性格困惑不解。分析探索这种矛盾性格产生的原因,是全面研究评价彼得一世不可回避的问题。
    性格是什么?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9〕。 在这个问题上,恩格斯的论述与巴甫洛夫的思想是一致的。他说:“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10〕。
    1.彼得一世的矛盾性格是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反映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资本主义已成为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地处欧洲大陆西部边缘的荷兰早已成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1〕。座落于大西洋东部海域的英伦三岛,由于“光荣革命”的成功,确立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此时,欧洲大陆的法兰西正紧步英国的后尘,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对封建教俗势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资本主义胜利的曙光已隐约可见。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普鲁士、瑞典等国资本主义因素在迅速成长,国家实力在日益增强。但是,此时的俄国却正处于农奴制的发展时期。1649年,当英国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时候,俄国却颁布了确立农奴制的法典。俄国在经济上、文化上远远落后于西欧先进国家。1670年,德国著名自然科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曾经认为,俄罗斯的未来将变成瑞典的殖民地〔12〕。正是为了要摆脱俄国的落后状态,避免沦为别国殖民地的危险,彼得一世才毅然进行以“欧化”为目标的改革。然而,当时俄国的现实情况并不允许走西欧正在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处于确立和巩固时期,俄国的农奴制方兴未艾,俄国贵族势力还非常强大,俄国生产力的发展还未达到要改变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彼得总是受两种相互排斥的热情所左右:一方面,他要向西欧学习,力图赶上和超过西欧,另一方面却又拒绝沿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一方面,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又在国内发展和强化落后的农奴制。因此,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对彼得评价是中肯的。他说,彼得有时表现出博大的智慧,充满了善心和贤明,有时又表现出残酷无情、刚愎自用。彼得“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将它拽住”〔13〕。在彼得一世身上所表现的文明,冷静、仁慈和节俭等优点,是作为一个思想通达、敏锐的改革家为实现俄国的“欧化”所应该表现的性格,而野蛮、暴躁、残忍和奢华等缺点,则是作为封建专制君主及其所处的落后而野蛮的俄国社会环境的不可避免的客观反映。正如一个法国作家圣·西蒙所说的:“在他身上仍留有他的国家过去野蛮时期的烙印,致使他的举止动作极为轻率,甚至到鲁莽的程度”〔14〕。
    2.彼得一世的矛盾性格与其坎坷复杂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彼得一世的父亲阿列克谢1669年丧妻,留下几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名费多尔,体弱多病。小儿子名伊凡,不仅身体很差,而且智力低下,近乎白痴。沙皇为罗曼诺夫王朝的后继乏人而忧心忡忡。1671年,他再度结婚,次年生下彼得。
    小彼得身体健壮,个子比一般同龄儿童长得高;他聪明伶俐,行动和思维都很敏捷,从小就显示出是一个理想的皇位继承人。阿列克谢视新生儿为掌上明珠,对其倍加宠爱。但是,好景不长,1676年阿列克谢抛下娇妻爱子撒手西归。弥留之际,他无可奈何地将王冠交给年方15岁的大儿子费多尔。费多尔登位后,王权实际上操在其生母的娘家人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手里。彼得和母亲的地位一落千丈。从此,母子俩被迫离开克里姆林宫,迁居到莫斯科郊外的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倍受冷落。尽管1682年费多尔去世后,彼得和伊凡被同时立为沙皇,但实权却仍被控制在以彼得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为代表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手里。彼得和母亲的命运并未有多少改变,他们仍然住在莫斯科郊外的那个村子里。只是作为沙皇,他必须经常出席克里姆林宫的盛大节日和在接见外国使节时出现在宝座上。实际上,从4岁至17岁,整整13 年时间,彼得基本上是在远离宫廷的乡下度过的。他虽然贵为沙皇,却与一般平民子弟为伍。微薄的津贴,只能勉强维持最低的生活,彼得的母亲有时还不得不向修道院院长暗中求助〔15〕。
    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曾是沙皇的行宫。村子周围有田野、森林、池塘和河流,这给少年彼得提供了一个自由活动的广阔天地。在这里他可以自由地度过至少是必须的消遣时间和最大限度地象平常所有的男孩子一样玩各种想玩的游戏。彼得喜欢干一些操刀弄斧的手工体力劳动,喜欢造船航海,更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他整天和同龄的伙伴们摸爬滚打,瞄准射击。此时的彼得已不是那个高居宝座之上的正襟危坐的沙皇,而完全是一个天真烂漫的村野顽童。作为沙皇,彼得有机会了解宫廷里残酷斗争的内幕。他曾亲眼目睹异母姐姐索菲娅残酷镇压政敌的一幕幕惨剧,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射击军曾低首下心地拜倒在索菲娅脚下。索菲娅的血腥镇压手段和在事态平息后对归顺者的宽恕,万人敬仰的沙皇惨遭贬逐的事实,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早年,彼得和日耳曼村的外国侨民有过广泛的交往。在那里,他得到了对于西欧先进文化的最初的认识,萌发了向西欧学习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