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摩奴法典》,马香雪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10页。 (11) 静谷正雄:《印度佛教碑铭目录》,日本东京都,1979年。 (12)、(13) 玄奘:《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84-185、第181-184页。 (14)、(15)、(16) 苏克拉·达斯:《北印度的社会经济生活》(Sukla Das,Socia-Economic life of Northern India,New Delhi,1980),第249、250、251页。 (17) 以上资料引自萨拉夫《印度社会》,中译本,商务印书馆,第182页。 (18) 觉普拉、拉文德兰、苏布拉马尼安:《南印度史》(P.N.Chopra,T.K.Ravindran,N.Subrahmanian,History of SouthIndia,New Delhi,1979)第1卷,第105-106页。 (19) 《摩奴法典》,第215、216页。 (20) 静谷正雄:《印度佛教碑铭目录》,第441、442、443、444、446、472、485号。 (21) 苏克拉·达斯:《北印度的社会经济生活》,第243-248页。 (22) 《那罗陀法典》,第16章9节;《布利哈斯帕提法典》,第6章第3节。 (23) 巴登·鲍威尔:《印度村社》,见《南亚译丛》,1982年第3期。 (24) 辛岛升:《印度历史上的农村公社研究》(1976年,东京),第89页。 (25) 关于瓦坦制的资料转引自小谷汪之:《17世纪德干的乡村社会结构-瓦坦制社会》,见辛岛升上引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