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二战”名将的作为及其启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此从若干名将的作为的角度切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供读者参考。 戴高乐的坎坷遭遇和法国的沦陷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了飞机、坦克。但是,如何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如何发挥它们的最佳效能?不仅当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找到新的正确的作战方法。开始英法只是把坦克当作步兵进攻的支援武器;飞机也只是担负巡逻和轰炸任务。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和飞跃。二战前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的“制空权”理论和英国军事思想家富勒将军的坦克战理论都给法国年轻的军官夏尔·戴高乐以思想启迪,在此基础上戴高乐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战争论”。 1921年10月1日,戴高乐被调入圣西尔军校任战争史教员。这时,他阅读了一些战争史的书籍,并根据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体验,深信未来战争中技术兵器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提出了在空军紧密配合下,使用步兵和坦克联合作战的观点。在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他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进一步提出未来战争将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进攻性,战争将主要依靠高度机械化的地面部队的主动进攻取胜,单纯构筑坚固阵地的消极防御战略必将被淘汰。他深信未来战争将是快速机动的机械化战争,强调法国应该发展机动性强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他还批评了院方在教学中坚持陈旧、过时的战术思想,结果毕业后他没能被分配到他所希望的总参谋部工作,而是到了德国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任职。后戴高乐调任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在此期间,他写了《建立职业军队》的专著,在书中他分析了法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明确指出法国和比利时接壤的边界是薄弱环节,巴黎是法国的心脏,但它却对任何来犯之敌都敞开大门。因为巴黎周围的平原开阔平坦,无险可守。他进而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法国唯一可靠的防御措施不应是构筑要塞,而应是建立一支10万人组成分编为6个机动装甲师的能随时实施进攻行动的职业机械化军队。这支军队应能熟练地使用手中武器,而且必须在陆地、海上和空中有一批精选人员。他们在部队服役时间应不少于6年,以掌握专门技术,养成进取和集体精神。这支军队在指挥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为此必须发展无线电通信。他还批评当局,指出:“马其诺防线战略意味着外交和军事上的保守主义”。德军国侵占波兰后,他又上书最高统帅部,指出“一条漫长绵亘的防线是难以防守的,要吸取波兰失败的教训,组建强大的坦克预备队,以便随时消灭可能入侵之敌”。但是法国军政当局魏刚、贝当之流不但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而且还公开进行压制和打击。直到1937年底,他的观点才引起新任陆军部部长达拉第的重视。1939年9月1日他升任第4装甲师师长,1940年5月,因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准将。然而,正在这期间,德寇在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后,又攻占了荷兰、比利时,绕过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向法国腹地突击。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两天后,法国维希政府宣布投降。戴高乐也被迫离开祖国,飞往伦敦,开始走上了新的抵抗德国法西斯的道路。 年轻的戴高乐以极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新技术兵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第一个提出了“机械化战争论”;也看到了法国在未来机械化战争中的处境,提出了保卫法国的正确方针。但是,在当时法国当权者的错误、保守的战略指导下,他的观点和主张未能得到采纳和实行,这不能不说是导致法国失败的诸多原因之一。尽管戴高乐所走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但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和有抱负、有作为的军人,最终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政治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从而成为拯救法国的历史伟人。 古德里安的闪击战和德国的初期成功 德国纳粹党和法西斯政府,是世界上最反动的政治集团。最后遭到彻底的失败,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在当时德军中也不乏在军事上有创见的革新者。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思想的军事改革家。后来他被人们誉为“装甲兵之父”是不无道理的。 1922年4月,古德里安开始研究装甲兵。他在一次摩托化运输演习中受到启发,认为摩托化部队也可以参加战斗。他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中寻找使用装甲车辆的先例,并注意吸收英国人把战车当作步兵支援武器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集中使用装甲车的设想。并在《军事周刊》上发表多篇有关战车的文章,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他在《坦克指挥官》的专著中,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各兵种编成中,装甲车应占主要地位,其他兵种应视装甲兵的需要而居于辅助地位。他确信“装甲兵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使它们成为一种在战略上具有决定作用的武器,所以,它们的组织应以装甲师为单位,进而组织装甲军”。虽然他的观点一再遭到否决,但是,由于古德里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斗争,同时,也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理论终于被人们所接受。在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参谋长时,开始从事装甲兵的装备和组建工作。他认为作为一种武器,必须具有装甲运动和火力两种性能,设想出了两种新型坦克:一种是轻型坦克,设计装备一门37毫米口径的大炮和两挺机关枪;一种是中轻坦克,设计装备一门75毫米口径的火炮和两挺机关枪。这两种坦克定型后,德国便进行大规模生产,并终于在当时德军运输兵总监部部长鲁兹将军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34年春成立了摩托化部队司令部,他出任参谋长。到1936年德先后组建了3个装甲兵师、3个轻型装甲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使德国有了一支新的摩托化装甲部队。这时,他担任第2装甲师师长、第16军军长。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