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一批“二战”名将的作为及其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防大学学报》 方赵冬 黄晓青 参加讨论

与此同时,他通过实兵演习和作战行动的检验,确定了闪击战的战略战术思想。他所倡导的闪击战术有三个要素:奇袭、快速和集中。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认为,奇袭达到快速,快速加强了奇袭,而集中增强前二者。三者加在一起,就可以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使其立即崩溃。战车必须集中使用。首先在狭窄的正面上实行突破,一旦突破,立即由战车和步兵合组的战斗群扫荡敌方的炮兵阵地和固定据点,向纵深扩大战果,快速推进,打乱敌军的部署。在整个作战中,战车和飞机密切配合,应成为一种惯例。他认为执行装甲兵攻击的必要条件是适当的地形、奇袭,以及在必要的深度和宽度中作集中部署。古德里安所组建的装甲部队和战车理论很快得到希特勒的赞赏。一次希特勒在参观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实兵演习后,十分满意地说:“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这就是我所需要东西”。从此,希特勒重用古德里安。在二战初期,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部队充当德国陆军的急先锋,以闪击战术猛冲猛打,只用了12天的时间就攻下波兰,并闪电般地占领了挪威、丹麦。接着,古德里安又率领装甲军,下辖三个装甲师,奇袭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迅速推进,攻入法国境内,在空军和炮兵有力配合下,强渡默兹河,突破法军防线,横扫法国,直逼英吉利海峡。迫使40万英法联军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了德国在大战初期的主动权,成为坦克战的第一个成功者。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初期之所以能取得很大进展,是古德里安指挥装甲兵实施闪击战的直接结果。但是,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集团是世界上最反动最丑恶的反人民的政治势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注定要覆灭的。古德里安死心塌地地为希特勒卖命,把自己的命运捆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战车上,随着法西斯战争的彻底失败,他也必然遭到可耻的失败下场。
    苏联将帅的创举和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卫国战争之前,虽然苏联和希特勒签订了互不侵犯的苏德条约,但是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清楚希特勒的侵略扩张野心,对法西斯德国的疯狂备战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所以,在各方面都有所准备。在军事思想方面,当时苏联的军界领导人已经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武装力量的组建和未来战争的作战方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认为未来战争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宏大,今后进行战争已不可能单是军队的事,整个国家都将不得不全力以赴投入战争。国家工业经济资源的快速动员能力是一个国家战斗威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人们无法预见未来战争的全过程,而只能根据国家武装力量的准备程度和军工生产的规模来判断这种战争初期阶段的大体情况。对战争的初期情况的判断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自身安全。图哈切夫斯基还确立了大纵深作战的战略战役思想,考虑到技术兵器的迅速发展,他认为,进行单个战役已不足以全歼敌军,必须通过多次连续性的战役方能奏效。这种大纵深作战的战役思想被当时苏军许多高级将领所接受。
    在实际准备方面,当时苏军已先于世界各国建立了机械化军。到1941年建立了9个机械化军,装备了7000多辆坦克;建立了歼击航空兵、强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等空军作战部队,装备了1700多架作战飞机;在原有空降兵旅的基础上扩建了空降兵军。在火炮方面,苏军已经有了9.25万多门各种火炮,开始组建10个反坦克炮兵旅,有了火箭炮(喀秋莎)。这些技术武器装备到1942年10月苏军已经对敌人略占优势,两者的比例是:火炮为1.5比1,坦克是1.4比1,作战飞机为1.3比1。在数量和质量上均略超过敌人。苏军还以最快速度促进了人和武器装备的结合,装备、训练了大批战略预备队和后备力量,形成了新的战斗力。苏联科学界在军队技术装备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战争爆发第一天起,就成立了科学技术问题特别委员会,负责解决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于前线需要的问题。他们改进了各种型号的武器装备,提高其战斗性能,制造了各种性能更高或更新的新式武器,以适应战争的需要。这一切都为战胜德寇,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准备和坚实的物资技术准备。
    在战略、战役指挥方面,朱可夫、华西里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瓦杜丁、叶廖缅科、科涅夫、索科洛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等一批十月革命后成长起来的将帅发挥了卓越的筹划、谋略和组织指挥作用。他们都十分重视新技术兵器对军队编成和战略的深刻影响,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坦克和机械化兵团,尤其是朱可夫还提出了集中使用坦克的新观点。在哈勒欣河战役中,他果断地集中使用坦克兵团,大胆地指挥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出敌不意地歼灭日军主力。1940年12月,在苏军高级指挥员会议上,他作了《现代进攻战役特点》的报告,他吸取了对日作战经验,在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机械化部队为骨干的方面军和方面军群实施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进攻的新理论,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会后,还进行一次大型的室内演习,实施方面军群进攻,实验了他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在军队机械化、现代化的条件下,苏联军事界找到了新的作战方法。后来,他们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实践了这一理论,均获得巨大的胜利。
    苏联军队在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强大压力下,能够转败为胜,打垮敌人,除了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的爱国传统和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外,主要是:⒈苏军军事思想先进,他们看清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军队编成、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的深刻影响,正确地预见到未来战争的特点、规模和可能的作战方式,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⒉大力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进、提高其战斗性能,同时研制和生产新式武器,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在战争期间,苏军装备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除战争第一年外,直到战争结束,始终保持了对德军的绝对优势。⒊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组训技术军兵种部队,强调军人要精通手中的技术兵器和其他武器,促进人和技术武器装备的结合,形成新的战斗力。⒋能够根据敌情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情况,确立新的作战理论,创造新的作战方法,苏军将帅具有高超的战略指导和组织指挥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