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与“冷战”的起源(2)
二、英国是西方遏制苏联的促成者 英国制定对苏遏制的目标后,便开始积极地付诸实施。在战后不久的三大国首次外长会议上,贝文与莫洛托夫有过两次交锋,双方各不相让,英国要确保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而苏联则想利用战胜国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 1946年1月,在首届联大会议上,英国开始与苏联公开交锋。 同年1月,伊朗在首届联大安理会提出了对苏联干涉其内政的指控, 美英都支持伊朗,但美国代表团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贝文却与苏联代表维辛斯基展开了辩论,指责苏联对别国内政的干预。在会议期间,贝文在私下还做了许多工作,要求美国参与遏制苏联,一次他在宴请美国代表团成员范登堡时,指着地图说明苏联的企图,要求美国不能避开。〔15〕贝文的发言在美国舆论界引起反响,《纽约时报》评论说:“……,什么是我们的对苏政策呢?”〔16〕 下野的丘吉尔也在积极活动。1946年3月5日,他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城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声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17〕。他声称,苏联已将东欧国家与西方切断,唯有英语民族的联盟才能制止苏联的威胁。丘吉尔的讲话是冷战的第一枪。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理所当然地遭到苏联的迎头痛击,斯大林于3月13 日在对《真理报》记者的谈话中指责“丘吉尔先生现在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其方针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18〕的确,丘吉尔旨在告诫美国要赶紧对苏采取行动,而杜鲁门的陪同本身则说明美国在对苏实施强硬政策之前需要先试探一下公众的反应,避免贸然行动。 在丘吉尔反苏思想影响下,1946年底,英国政府在“希腊、土耳其危机”期间对苏联采取了直接行动。英国一方面希望在“对等交换”的基础上与苏达成协议,如与苏划分势力范围,必要时可作些让步,另一方面就是组织可能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安全体系,最后是把美国的力量引进欧洲。英国的如意算盘能否实现?贝文采取了非常直率的向苏联公开摊牌的方式,如直接提出英国撤出希腊,作为交换条件让苏联撤出保加利亚,这一建议遭到苏联的拒绝,而是年冬天英国遭受前所未有的酷寒,面临严重的燃料短缺,许多工厂停工,失业人数急剧上升,英不堪海外势力范围的压力,无奈之余英国部分外交官认为,与其让苏联填补这些空白,不如鼓励美国“承担起广泛的责任重担,即使这意味着在至今为止我们认为自己的利益是占首位的地区抑制我们的‘自负’”〔19〕。于是,1947年2月,英国向美国递交了两份照会,宣布英国在3月31日以后不再向希、土提供援助,要求美国承担此项义务。不久,美国表示不从欧洲撤军,并对希、土提供援助。 接着英国抓住战后德国问题继续遏制苏联并促使德国分裂。英国认为,与其在战后出现一个可能被苏联控制的统一的德国,倒不如制造一个能留在西方阵营的西部德国以保证欧洲的均势,以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自身的和德国英占区的经济问题成了英国分裂德国、遏制苏联的突破口。欧战结束时,英美苏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德国西北部的鲁尔区为英占区,这里是德国的工业区,人口稠密,达2000万人,工业集中,但工业基础遭到破坏,农业几乎没有,粮食问题成为突出问题。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对疲惫的英国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1946年英国在此支出8000万英镑(按今天的价格约为8亿英镑), 仍未解决粮食问题。根据波茨坦协议第14款规定,各占领国在开始实行控制阶段仍然视德国为“单一经济体”,于是,英国要求苏占区(德国的东部盛产粮食)向英占区输入粮食以减轻英国的压力,但苏联政府认为无此义务而拒绝。英国解决不了英占区的经济问题,就意味着丧失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因此英国即开始筹划分裂德国、分裂战时盟国关系的计划。英国先是向苏联提出在德国建立经济一体制,对此,苏联不能接受,因为苏联提出在此之前苏联要获得1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于是英国把破坏波茨坦协议的罪名推给了苏联,同时也为自己分裂德国找到了借口。接着,英国开始积极离间美苏关系,英国认为美国仍在支持西欧并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和直接同苏联打交道并按协议规定留在欧洲两者之间摇摆不定,于是贝文多次提醒美国人:“德国经济混乱同共产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需要在一体化的欧洲结构中重建德国”〔20〕,“英国不能单独反对敌人哪怕一两年……我们必须同美国保持密切的合作”〔21〕。对于美国设想使苏联从德国现行生产能力特别是钢和煤中得到一些赔偿,从而为在德国建立经济统一体铺平道路的计划,英国则竭力加以阻止,说这样会造成“在西方喂养德国奶牛时东方却在挤奶的局面”,力劝美国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现行赔款上,而应集中在西部德国的经济恢复上。1946年7月, 英国正式提出“联合王国将在互惠的基础上同其它占领区实行合作”。对于英国的建议,美国在协议解决德国经济问题的尝试失败后,也声称准备同任何一个占领区在德国建立统一体,于是英美开始讨论双占区的问题,这就预示着德国的分裂,战时的盟国关系走向破裂。 在欧战结束后,美国虽然态度强硬,如杜鲁门精心安排了在美试爆原子弹成功后的1945年7月召开三大国波茨坦会议,对苏实行核威慑, 而且在会议上美国“要苏联干这干那,几乎控制着整个会议”〔22〕,但缺乏强有力的行动,它与英国率先遏制苏联的行动相比存在一年多的时间差,即美国经过一年多的酝酿,才确立了对苏强硬的冷战政策,而且在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过程中,英国实际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