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战略(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俞良早 参加讨论

列宁和俄共(布)社会主义战略转变的内容之二,是开始探索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就是列宁和俄共(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列宁明确地指出,由于俄国的经济条件不同于西方国家,它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不同于西方国家。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在政治工作报告中讲到过渡问题时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具备了实力雄厚的大工业基础,才能保证实现过渡的任务,“而在我国,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只占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28]。他认为,由于这种情况,俄国无产阶级需要同小生产者打好多年的交道,这样就有必要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贸易。在这次大会上,在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中,列宁在讲到无产阶级同小农的关系时,再一次说道:“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29]他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工人占大多数,这个阶级可以成为在社会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支柱。俄国由于小农占大多数,这样的国家要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同小农之间达成妥协,即国家政权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小农生活和生产的措施。在这里,列宁将俄国的过渡办法同其他国家的办法作对比,明确地说它们之间是不相同的。在《论粮食税》一书中,列宁在分析了俄国经济十分落后的状况之后,在指出俄国不能采取发达国家的过渡办法之后,正确地提出:“在最近这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30]在列宁看来,需要“中间环节”,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同其他国家道路的主要区别。
    通过新经济政策几年的实践,列宁和俄共(布)基本上完成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找到了同俄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特点是:
    其一,以正确的政策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由于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民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即个体生产者农民,又由于小农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特点要求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所以苏维埃政权对小农采取了粮食税的政策和允许自由贸易的政策。根据当时的政策,小农每年将自己劳动产品的一部分作为粮食税,上交给国家,自己则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他们可以到市场上出售自己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购回自己消费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品。
    其二,允许和支持城市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小农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实际上是要求城市提供生活必需的工业品来同他们进行交换,而且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也需要日用品。可是,由于当时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刚刚开始,大工业企业的生产一时难以正常化,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业品以满足农村交换的要求和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所以,苏维埃政权作出决定,允许和支持城市小工业企业发展,发挥它们的作用,生产出较多的工业品,丰富城乡市场。
    其三,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技术力量有限,有一些工业部门及工业企业的生产自己没有能力恢复起来。于是,苏维埃国家同外国资本家签订合同,根据一定的条件把这些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让他们到俄国来组织生产,以便于他们把资金和技术带来俄国。这就是所谓租让制。当时,苏维埃国家在能源、交通等工业部门建立了许多租让制企业。同时,苏维埃国家还采取了租赁制,即把一些已经国有化了的企业出租给国内的私人经营者,利用他们的作用尽快恢复生产。
    其四,在国有制企业实行经济利益原则。所谓经济利益原则,一是指在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计算生产成本和利润,讲究经济效益,对于经营效益好的企业进行物质奖励。二是指对生产者的贡献进行考核,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劳动报酬。1921年10月,列宁撰写了《〈按商业原则办事〉一文提纲》和《一篇文章或讲话的两份纲要》,深刻地总结了以往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这方面工作的措施。
    其五,以商业实现城乡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商品交换和商业同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列宁和俄共(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进行了新的思考和作出了新的选择。在苏维埃俄国,城乡之间的联系非通过商业和商品交换不可。而且,在各个生产者之间,也需要商业实现它们之间的正常的经济联系。所以,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在结束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时,首先允许农民在一定的地方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同年10月,恢复了通常意义上的商业。列宁提出,在俄国全面实现电气化以前,在生产力水平未提高到必需的高度以前,商业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的纽带,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剂。
    其六,开展文化革命以促进社会进步。在当时的俄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列宁和俄共(布)认为,不改变这种状况,不使全体居民的文化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便不能在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便不能实现电气化和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他们提出,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办法,如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和现有教师的作用,利用报刊、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发挥各种文化团体的作用等等,全面开展文化革命,特别是在农村大力推进文化革命。
    上述内容的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同俄国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同东方其他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实际基本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当时俄国的实际同东方其他国家的实际有许多相同点或者说近似点。如它们都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都是商品经济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都是文盲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等等。这样,苏维埃俄国当时采取的有关措施,如支持发展小农经济、发展商业和商品交换、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实行物质利益的原则等等,东方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也可以采用。关于这一点,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认为俄国革命有许多特殊性的话,“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31]。在这里,他虽然说东方其他国家将来革命的特殊性会比俄国革命更多一些,但他强调俄国革命和东方其他国家的革命都具有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的特殊性,这实际上是强调了俄国革命过程和东方其他国家革命过程的一致性。当前东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在改革中采取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措施,说明他们借鉴了当初列宁和俄共(布)找到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明这条道路对东方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列宁和俄共(布)在20年代初西方工人革命运动走向低潮以后,把视线转向东方,从东方国家寻求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并且探索和找到了同俄国以及东方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他们转向了东方社会主义战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