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明治政府在改革初期,也曾走过一段弯路,如只重视“官营”企业,盲目引进等,使近代化经济建设一度陷入困境。但当权的维新派很快觉察到问题的症结,感到发展近代工业只靠热情与政府单干不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于是他们调整了对农、工的发展方向:对农业技术的引进,着眼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对工业技术的引进,以现有中小企业为基础,结合技术改造,首先发展轻纺业。这种务实态度确与中国洋务派有天渊之别。尤其因改革指导思想的不同,在制定发展国内近代企业的政策上差距更为明显:洋务派只许“扶植”官督商办企业,而对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则采取排斥、打击、勒索,甚至并吞的政策;日本明治政府却实行了“公平不偏,广泛保护”大中小企业的全面扶植政策。为了更快地发展民间资本,明治十三年还实施了向民间出售“官营”和“半官半民”企业的政策,〔7 〕从而使日本资本主义走上了正式轨道,迅速地培植起一批大资产阶级,使他们与地主阶级共同成为大力支持政府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