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1023页-1024页。 (13)《古文字研究》第六辑。 (14)《尔雅·释名》。 (15)《左传》昭公十三年。底,致也。 (16)《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5月版,167页。 (17)张胜琳:《古代的尚血观念与尚血仪式》,《民族研究》1986年第6期。 (18)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481页。 (19)唐兰:《西周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中华书局1986年版,151页、159页。 (20)白川静:《金文通释》卷三(上),一三○师望鼎。 (21)《周礼正义》卷六十五。 (22)《周礼》中《地官》(牛人、县师、稍人、廪人)、《夏官》(司右)、《秋官》(大行人、小行人)等。 (23)《春秋公羊解诂》。 (24)、(27)、(29)、(30)《左传》昭公三年、成公三年、哀公十四年、成公十三年。 (2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928页。 (26)郭沫若:《侯马盟书试探》,《文物》1966年第2期;唐兰:《侯马出土晋国赵嘉之盟载书新释》,《文物》1966年第2期;陈梦家:《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考古》1966年第5期;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9)《荀子·大略篇》。 (31)L.科塞著、孙立平等译:《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2)《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 (33)、(34)、(35)、(36)、(37)、(39)、(40)《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卷四十四《魏世家》、卷十五《六国年表》、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卷六《秦始皇本纪》((39)、(40))。 (38)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278页。 (41)《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九卷,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2)《战国策》卷四《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5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