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日本“百万户移民”国策评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高乐才 参加讨论

移民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惯用手段,是控制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之一。日本帝国主义从日俄战争后到二战结束,也在中国东北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从“试点移民”开始,经过“武装移民”,直至“大量移民”,先后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数十万人。日本于1936年制定的《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政策的最终形成,作为广田弘毅内阁“七大国策”之一的这个移民侵略计划,是日本“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民族大移动”(注:〔日〕稻垣征夫:《关于满洲开拓政策》,开拓文库刊行会1940年版,第74页。),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培养树立大陆长期建设之根基”的根本方策,企图确立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殖民统治,实现永久霸占中国东北,吞并整个中国的险恶用心和目的。本文拟对“百万户移民国策”的出笼,给中日人民所带来的灾害等方面进行剖析,澄清史实。
    一、“百万户移民”国策的出笼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对抗俄国,壮大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实力,创造“以主制客”的有利态势,提出必须“以移民为要务”,在经营满铁和旅大租借地的同时,计划在10年之内“向满洲移民50万”,认为这样才能“岿然不动”(注:〔日〕鹤见佑辅:《后藤新平传》,转引自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翻译发行《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1988年,第10页。)。于是在其控制的范围内,开始了“试点移民”。但是由于中国人民和东北当局的反对、抵制,以及日本资金匮乏、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很快告于失败。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真正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尚不足千人。
    日本向中国东北的“试点移民”虽然遭致失败,但其移民侵略政策并未因此而停止。1927年,田中义一上台后,开始推行积极的“满蒙”侵略计划,将移民作为一项重要的对外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用武力占领全东北,为日本的移民侵略创造了有利条件。1932年9月, 日本政府开始向中国东北进行“武装移民”,到1936年9月, 前后“武装移民”五次,计2 785户。“武装移民”除了具有“维持治安”, 协助关东军镇压抗日武装力量,巩固殖民地统治之外,还具有移民经验积累的试验性质,因此,也被称之为“试验移民”。
    日本经过三次“武装移民”之后,有关方面认为,经过成功的试验, “日本农民的大量移殖是可能的”(注:〔日〕《满洲年鉴》(1945年),第191页。),而且“必须从现在起就切实着手”,加快移民步伐,“乃是帝国政策上的一个极其紧要而又不可缺少的重大问题”,“无论从国防、经济、思想以及其它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日〕帝国在乡军人会本部:《满洲特别移民之真相》,1934年3 月。)。日本关东军也认为大量移民时机已经成熟,并在1934年11月26日的“第一次移民会议”上提出了计划。会后,关东军立即制定了《满洲农业移民实施基本纲要》,提交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审议。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了负责移民现地指导和联络工作的“满洲拓殖株式会社”,在日本国内也设立了移民宣传机构“满洲移民协会”,配合日本政府和关东军的移民侵略工作。
    从1935年7月开始,在关东军新任顾问、 原拓务省殖产局农村课长稻垣征夫的主持下制定了一项10年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计划。但由于日本大藏大臣高桥是清考虑到日本的财政状况,态度消极,所以“百万户移民”未能得以立即实行。
    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中,高桥是清被右翼军人枪杀,日本军部的政治地位迅速提高,为实现大量移民计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关东军借此良机于1936年4月召开了有关东军、陆军省、拓务省、 “满洲国”政府、满洲拓殖公社、满铁以及日本农村更生协会和满洲移民协会等机构的代表参加的“第二次移民会议”,5月11 日讨论通过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以及具体实施计划的《暂行甲种移民实施要领案》,并交由内阁审议。1936年8月25 日被广田内阁通过并正式宣布:日本向中国东北“二十年移民百万户”,即“向满洲输送内地农业移民,以大致二十年迁入约百万户500万人为目标, 其计算方法按每户农业移民的家庭人口为5人计算,计500万人”(注:〔日〕满洲移民史研究会编《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满洲移民》,龙溪书舍1976年版,第47页。)。将其作为日本的“国策”,为广田内阁“七大国策”之一,从1937年正式实施。如此大规模的向他国领土上进行移民侵略,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为了掩饰其侵略本质,1939年12月,日本“要求”“满洲国”政府将其列入“满洲国”的“三大国策”之一,变成了“满洲国”自愿接收的为“开发”、“建设”“满洲”的“日满两国一体之重要政策”(注:〔日〕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实践本部:《满洲与开拓》,1941年,第79页。)。日本政府移民的“国策化”,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政策的最后形成。
    日本“百万户移民”分为“甲种移民”和“乙种移民”。所谓“甲种移民”,也称“集团移民”,即指政府的补助优厚、并由政府直接受理的移民,安置在宽裕的移住地,使之成为未来移民村的核心,移民的构成单位至少在200-300户;“乙种移民”,也称“自由移民”,指政府补助微薄,主要依靠民间实行的移民。迁居在“集团移民”的附近,共同形成移民村,或迁居到交通及市场关系特殊地区,从事经济作物或蔬菜栽培、乳牛饲养等集约经营。“为便于移民的迁居,以五年为一期,按甲种移民和乙种移民的适当比例”,安排为:第一期(1937-1941年),10万户(甲种移民6万户,乙种移民4万户);第二期(1942-1946年),20万户(甲种移民12万户,乙种移民8万户);第三期(1947 -1951年),30万户(甲种移民14万户,乙种移民16万户);第四期(1952-1956年),40万户(甲种移民18万户,乙种移民22万户)(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关于对满洲国移民问题》,1936年11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由于战争的不断扩大,兵力倍感不足。为了扩大兵源,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一面召集在乡军人编成部队,送往侵华战场;一面修改征兵法,放宽兵役检查标准,使得国内适龄的“开拓民”陆续应征入伍。如之“战时经济的转换”和“军需工业的吸收,成人移民成为困难”(注:〔日〕藤原彰、野沢沣编《日本法西斯主义与东亚细亚》,青木书店1977年版,第146页。)。 因此,“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从第一期开始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面对移民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为使移民侵略计划不至夭折,及时补充关东军的兵源,1937年11月30日,近卫内阁决定实行青少年移民。12月22日,拓务省等有关移民机构制定了《青少年开拓民实施要领及理由书》,确定了青少年移民的具体方案,将青少年移民纳入了“满洲”移民的正常化、“国策化”和总体规划。提出从1938年开始到1941年,以“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的名义,也就是在“百万户移民”的第一期内,将16-19岁的青少年移入中国东北16.5万人,以“充实国防,确保治安”(注:〔日〕《满洲开拓年鉴》(1940年),第165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