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亚非团结委员会出版了《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新殖民主义:文献集》一书,通过各种材料揭示了联邦德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活动。这些活动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联邦德国的统治集团及其在西柏林的支持者反对民族解放运动,是残存的殖民主义的盟友和支持者。第二,他们积极支持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各种野蛮行径,如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对越南、刚果和塞浦路斯人民的血腥进攻。第三,他们试图通过所谓的军事援助对新生国家的权力机构施加影响,使其与北约合作,并通过煽动军事冲突来破坏亚洲团结。第四,把对年轻的民族国家的经济“援助”作为威胁和敲诈手段,干涉其内部事务。第五,在亚非拉国家推行残酷无情的剥削和掠夺政策,阻碍这些国家的内部积累,控制其原料资源,占有其市场,并试图使世界市场国际劳动分工的资本主义原则永久化,使帝国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保持永久性的经济支配。第六,在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人们正被系统地灌输种族主义观念和新殖民主义思想。第七,推行旨在阻碍亚非拉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独立的政策。(注:《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新殖民主义:文献集》(The Neocolonialism of the West German Federal R-epublic:A Documentatio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出版,1965年,第7-9页。)该著从这些方面对联邦德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具体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揭露。 60年代另一部关于新殖民主义的重要著作是杰克·沃迪斯的《新殖民主义介绍》。沃迪斯认为,在1945年之前的殖民主义时代,类似新殖民主义的殖民主义形式已经出现。例如,美国在未对利比里亚进行直接政治统治的情况下,却能决定利比里亚的政策,操纵其经济。但在1945年以前,这种“殖民统治的伪装形式”只在少数地区出现过。而今天这种新殖民主义已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形式。除了致力于对第三世界继续进行经济剥削外,新殖民主义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前殖民地走向社会主义,阻止其脱离资本主义轨道。如果说旧的殖民统治体系是外在的帝国主义与本地的前资本主义力量的一种联盟的话,那么新殖民主义则代表着一种新的联盟,这就是外在的帝国主义与本地资产阶级阶层的联盟。(注:杰克·沃迪斯:《新殖民主义介绍》(Jack Woddis,An Introduction toNeocolonialism),伦敦:劳伦斯和威沙特出版公司1967年版,第50-57页。) 在该书的第3章《行动中的新殖民主义》中,沃迪斯对新殖民主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概要的考察。他认为新殖民主义的活动舞台主要在政治、意识形态、军事与经济四个领域,而其中心内容则是经济政策。新殖民主义的一个特征是,除了给每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提供新的机会外,它还使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剥削成为可能。这表现为某种形式的“集体殖民主义”。沃迪斯指出,“基本上讲,新殖民主义的各种形式旨在达到两个主要目的:为外在大国的(经济军事与政治)利益服务;在发展中国家创造内在的条件,这些条件有助于使政治权力掌握在那些准备与帝国主义合作并且最适合推行这种合作的社会阶层手中。这个内在目的对于帝国主义新策略的成功运作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新殖民主义政府”在许多国家如古巴、刚果、缅甸和叙利亚已经终结,从新殖民主义向自由过渡并非一定需要推翻傀儡政府的武装革命。(注:杰克·沃迪斯:《新殖民主义介绍》,第3章《行动中的新殖民主义》,第61-117页。) 60年代末和70年代,新殖民主义问题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一般讨论当代事务的著作中,新殖民主义往往要被论及。这期间出版了不少有关新殖民主义的专著,如撒米尔·阿明的《新殖民主义在西非》(1973英文版)、斯图尔特·史密斯的《美国新殖民主义在非洲》(1974)、克洛奇科夫斯基的《经济新殖民主义:东南亚国家争取经济独立斗争的问题》(1975)、E.A.塔拉布林主编的《70年代新殖民主义与非洲》(1978年英文版)。此外还有研究单个国家中的新殖民主义的著作,如劳伦斯·怀特黑德的《美国与玻利维亚:新殖民主义的一个实例》(1969)、科林·利斯的《肯尼亚的欠发达:新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975)、穆哈默德·阿明和马尔科姆·考德威尔主编的《马来亚:一个新殖民地的形成》(1977)、威廉·波默罗伊的《美国制造的悲剧:新殖民主义和菲律宾的独裁政治》(1974)。波默罗伊还于1970年出版了《美国新殖民主义在菲律宾和亚洲的出现》一书。越南外文出版社70年代出版的多卷本《美国新殖民主义》则着重考察了美国在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活动。 60年代末70年代关于新殖民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是着重研究新殖民主义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表现。撒米尔·阿明的《新殖民主义在西非》就是一部比较典型的著作。该著考察了西非地区11个国家主要是法国前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学”。第一部分考察了西非外向型殖民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讨论了这种外向型发展是如何使西非步入死胡同的。阿明指出,这些国家的发展仍然是由外国的刺激决定的,因为能够生产大量剩余产品的部门如轻工业和进出口贸易几乎完全受外资控制。而要对完全依赖外资和外在需求的发展进行规划是不可能的。他对西非地区进行经济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西非经历的经济区域破碎构成一种不可抗拒的要求维持殖民地结构与政策和殖民地‘发展’的压力,而这些又同样不可抗拒地导致外在控制和欠发达”。(注:撒米尔·阿明:《新殖民主义在西非》(Samir Amin,Neocolonialism in West Africa),每月评论出版社1973年英文版,第274页。) 科林·利斯的《肯尼亚的欠发达:新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了肯尼亚独立后新殖民主义在肯尼亚的表现及其与肯尼亚欠发达的关系。他认为肯尼亚获得独立后,从殖民地变成了“新殖民地”。在肯尼亚殖民主义向新殖民主义地过渡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这种有计划的过渡的目标是保留垄断的殖民经济结构的大部分。这是有利于商业、金融和房地产大资本的。实现这种转变需要与民族主义运动中代表新的小资产阶级阶层的领导人达成妥协。这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在肯尼亚绝大部分地区形成于殖民主义时代。1963年肯尼亚独立后新殖民体系得到加强,这种加强一方面是通过“农民”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适应,另一方面是通过在以前保留给外资的那些经济部门中建立新的非洲小资产阶级阶层。在这种情况下,肯尼亚广大民众进一步隶属于资本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仍然主要是一种外国势力。(注:科林·利斯《肯尼亚的欠发达:新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学》(Colin Leys,Underdevelopment in K-eny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eocolonialism),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57-258页。)在利斯看来,新殖民主义本质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大众受到外国资本通过非直接殖民统治的方式进行分配的一种体系,但这种体系是不稳定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造成的欠发达(underdevelopment)阻碍了发展,扩大了阶级分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外国资本要求国内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便扩大国内市场,从而扩大国内生产和就业队伍。但是,任何实质性的国内收入再分配都是以国内资本所有者主要是小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即以外国资本的国内盟友的利益为代价。这是新殖民主义的中心矛盾。(注:科林·利斯:《肯尼亚的欠发达:新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学》(Colin Leys,Under-development in Keny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eocolonialism),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71-272页。) E.A.塔拉布林主编的《70年代的新殖民主义与非洲》也是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该书考察了70年代新殖民主义在非洲的表现。作者认为在当代条件下,新殖民主义包容了“帝国主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策略的所有的基本方面”,也是“帝国主义所作的适应世界新形势的企图的表现形式之一”。(注:E.A.塔拉布林主编:《70年代的新殖民主义与非洲》(E.A.Tarabrin,Neocolonialism and Africa in the 1970s.),莫斯科进步出版家1978年英文版,第5页。)该书指出,前宗主国及其帝国主义盟友与对手在建立与新独立的非洲国家的关系中至少追求三个目标,即保持对年轻国家的政治影响,确保对这些国家的生产力特别是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并使这些国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内。但新殖民主义在非洲大陆并没有达到其基本目标。新殖民主义处于撤退之中,新殖民主义者也在不断地修正其战略与策略。作者认为,70年代新殖民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不断进行意识形态扩张。例如,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为新殖民主义政策辩护的各种理论不断出现。新殖民主义者的理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向发展中国家宣讲的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如帝国主义的自行消灭、资本主义的转化、工业社会、趋同现象、利益和谐、混合经济、民族社会主义与功能社会主义。第二部分包括由新殖民主义思想家们设计的概念和理论,如相互依存、伙伴关系、二元论、现代化、经济增长、精英和政治领导。(注:E.A.塔拉布林主编:《70年代的新殖民主义与非洲》(E.A.Tarab-rin,Neocolonialism and Africa in the 1970s.),莫斯科进步出版家1978年英文版,第249-25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