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法国对西班牙内战推行“不干涉”政策的原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 王薛红 参加讨论

勃鲁姆政府从最初准备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演变到最后却制定了“不干涉”政策,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害怕国内局势不稳,避免人民阵线政府分裂垮台。
    如上所述,在人民阵线政府成立前,法西斯分子发动过一次政变,但遭到失败。对人民阵线运动和人民阵线政府,右翼分子和法西斯分子都十分仇视。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法国右翼认为“苏维埃在西班牙的胜利将有可能引起巴黎的共产主义”(注:塞缭尔·M·奥斯古德:《人民阵线:来自右派的看法》。载《社会史国际评论》第9卷,第Ⅱ部分(1964年),第195页。法国右派分子总是把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等同于共产党政府。)。德凯里利斯在《巴黎回声报》上登文造谣说:“西班牙首都已经落在了共产党--无政府主义分子的苏维埃手中。实际上,莱昂·勃鲁姆先生、皮埃尔·科特先生和爱德华·达拉第先生正在把物资运给共产党分子。”(注:皮埃尔·科特:《叛逆的胜利》,芝加哥,1944年版, 第339页。)他们还利用群众的恐战心理,声称干涉西班牙就会引起与德、意的战争。大资本家则采用“资金外逃”、“资本囤积”等办法,对人民阵线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进行破坏,企图搞垮勃鲁姆政府。在这种形势下,勃鲁姆害怕由于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而使法国国内的局势更加危险。1942年,他在一封给他妻子的信中说明当年的形势是:“我们一定会有佛朗哥叛乱的翻版。在任何对外战争爆发以前,法国就会发生内战,而共和政府获胜的机会是非常小的。西班牙得不到解救,法国却先法西斯化了。”(注:M·D·加拉赫:《莱昂·勃鲁姆与西班牙内战》。载《现代史杂志》1971年7月号。)其实,这时法国内部的阶级斗争虽然尖锐,但决非到了内战一触即发的地步,更不能说内战的结果必然是法西斯分子的胜利。勃鲁姆不敢发动工人群众,所以才做了这样悲观的估计。
    勃鲁姆内阁是由社会党人和激进党人共同组成的。激进党在议会中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政府中,一些重要的部长职位也由激进党人担任,如陆军部长达拉第、外交部长德尔博斯、副总理肖当等。大多数激进党人都反对援助西班牙共和国,为了维持两党联合组成的政府,勃鲁姆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第二,依赖英国,求得国家安全的保障。
    1923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再也不敢单独、自主地对德国采取行动,而把自己的安全保障寄托于英国的支持。路易·巴都担任外长期间(1943年2-10月),力主缔结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东方洛迦诺公约》以及法国与苏联的双边条约,以此来保障法国的安全。赖伐尔继任外长后,一反巴都的政策,极力讨好德、意,仇视苏联。但法国外交政策的这种变化,不能单纯归因于个人的因素。从根本上说,进入30年代以后,法国日益衰落,经济上不景气,政治上混乱不稳。对于汹涌澎湃、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大资产阶级和右翼势力深恶痛绝,他们感到“赤祸”的威胁就在眼前,所以对苏联,对苏联支持的一切国家和政府,都抱着敌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从弗朗丹组阁(1934年11月-1935年5月)起,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历届法国政府无不依赖英国,把它做为法国安全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保障者。人民阵线政府是由社会党和激进党组成的,这两党的领导人都是主张联合英国的。勃鲁姆作为社会党的领导人,对苏联素怀戒惧。法国共产党在第三国际(实际上受苏联支配)的指示下,多年来把社会党看作是工人阶级的叛徒,是比大资产阶级还要危险的敌人。后来,虽然法国共产党改变了策略,主张建立无产阶级统一战线,但两党之间的宿怨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消除的。勃鲁姆上台不久,立即碰到了棘手的西班牙问题,自然他首先要取得英国的支持,而不可能去寻求苏联的支持。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时法国的许多领导人以及后来的一些历史学家都强调英国的压力是法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这是不对的。英国的压力只是一个起了重要作用的外在因素,而起决定性作用是法国政府本身就主张“不干涉”政策,当时英国的这种压力恰恰是法国政府所需要的。例如,克拉克在向外交部陈述他拜会德尔博斯的目的时,就说:“我确实感到我所说的话可能加强了稳健而有理智的人们的地位。”(注:《1919-1939年英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第2辑第17卷,伦敦,1979年版,第71~72页。)他所说的“稳健而有理智的人们”,指的就是像德尔博斯这样主张“不干涉”政策的人。
    第三,避战求和,绥靖德、意。
    30年代的法国,朝野上下,充满厌恶战争、害怕战争的情绪。对一般群众来说,战争意味着要遭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要惨痛的牺牲,因为现代武器的杀伤力更大了。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他们认为与德、意的战争,无论胜败(他们更相信失败),都会使苏联得利。更可怕的是要引起国内的革命,布尔什维克会乘机上台。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勃鲁姆一再解释,他的政府所以要执行“不干涉”政策,就是为了不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欧洲大战。勃鲁姆的这种说法,很能打动人心。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1936年9月6日的一次大规模集会中,勃鲁姆发表了一篇成功的演说。开始时,群众对“不干涉”政策的敌意很大。勃鲁姆辩解说,他了解法国的安全需要在比利牛斯山的另一边有一个友好的共和国,他也了解西班牙政府是一个根据国际法完全有权购买武器弹药的合法政府。但是如果法国和德、意双方竞相输送武器,就会增加战争的危险。一个关于不干涉的国际保证,对于西班牙来说,要比武装斗争和欧洲列强各自支持交战的一方好得多。“我不相信,我将永远不承认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或注定的。……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必要的话,我将尽一切努力使我国远离战争。”勃鲁姆把“不干涉”政策与保卫和平等同起来,打动了大批听众的心,以致在他的演说结束时,群众高呼:“勃鲁姆万岁!和平万岁!”(注:亚力山大·沃思:《法国的命运》,伦敦,1937年版, 第388页;格林,前引书,第87~88页。)
    其实,当时意大利的力量是根本够不上发动一场欧洲战争的。而德国虽然比意大利强大得多,但在1936-1937年期间还远远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勃鲁姆政府执行“不干涉”政策,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在西班牙问题上与德、意发生冲突而导致西班牙内战扩大为欧洲大战,它还有更积极的目的,就是缔结一个新的洛迦诺公约,由英、法、德、意四国共同主宰欧洲,维护资本主义秩序。1936年7月23日,英、法、 比三国会议后发表的公报指出:与会国家的主要意图是“用普遍谅解的办法巩固和平”。三国提议召开一次包括德、意在内的三国会议,“首要的任务是必须谈判一个新的协定,以代替洛迦诺的莱茵公约”。1936年12月23日,德尔博斯向德国驻法大使提出建议:“在隔绝和消灭西班牙战火方面合作”;“讨论和满足德国的愿望,并在同时解决洛迦诺问题”。对德国的唯一要求,就是“和平”(注:《1918-1945年德国外交政策文件汇编》D辑第3卷,第 180~181页。)。
    勃鲁姆政府推出“不干涉”政策的原因,已如上述。但勃鲁姆政府的指望却一一落空了。法国左右两种势力的斗争围绕“不干涉”政策而更加激烈,勃鲁姆政府终于垮台。对英国的依靠,也无结果,英国的战略决策仍然把保卫本国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援助法国这样的“战时可能有的盟国”放在第四位(注:1937年12月,英国防务的优先次序确定如下:第一,保持联合王国的安全;第二,保护英国进口粮食和贸易的通道;第三,守卫英国的海外领土;第四,即最后一个目标才是“协力防卫英国在战时可能有的任何盟国的领土”。见吉布斯,前引书,第287~288页。)。绥靖德、意,反倒助长了它们的侵略气焰,增加了它们对法国的蔑视。“不干涉”政策进一步削弱了法国,使它更加内外交困,第三共和国终于在1940年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